2019年,距离我第一次刚入股市,已经有4年了。我的股龄在投资里还算是新人。但是我是学院派的一员。在这五年里我成功的攻读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商学院的硕士
研究生学位,并在导师John Malagila的带领下研究了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定价理论。
首次接触股市是2015年的牛市。在那一年,自己买过中国中车,从事过短线套利交易,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投机,后来发现高昂的交易费用与印花税和短期高频博弈很难赚取理想的收益。在大学投资课老师的指引下,我了解了价值投资。并在价值投资中找到了新的方向。自己本身就是学会计学的,为什么要南辕北辙去舍近求远呢?
专业知识有了,我该如何?我当时想的就是等待一个时机。然而时机很快就来了。2016年1月份想必经历者们都有深刻印象吧!那一个月股指熔断不下2次并伴随千股跌停。于是我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在父母那融到了自己第一笔资金进行投资!这一投就抄底了整个消费板块。第一次建仓中就有 $伊利股份(SH600887)$ 和 $美的集团(SZ000333)$ (还有很多其他股票,就不一一列举了)后来在五月份自己出国留学,所有的股票就已经全部翻红。
随后的日子里我继续苦心研究,自己分析中国股市,并在国外与同学一起完成硕士研究生攻读。在2017年9月前我的账面盈利已有144w并且同月我完成了硕士论文。论文验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定价有效性高达69.5%的R^2(写过论文的人都清楚R-square的含义表示拟合度)并且同期引用的论文里,美国的资本市场仅仅只有29.5%。这让我更加坚信价值投资了!
本来只想写一小段文字,殊不知慢慢就写了这么多字。我想在日后我会在每年年末写一篇文章记录这一年投资发表到自己的博客。最后编纂成书,作为自己个人投资自传。
回过后的第一年,我调换股票 美的集团和 $格力电器(SZ000651)$ 的持仓,并卖掉了全部的 伊利股份 。随后的日子里,由于资金有限,不能减仓白酒股,却一直看好。(这是散户的通病,大家的血汗钱都不容易,都没有多少钱去建仓n只股票)于是我就专心投资家电领域。后来又投资了很多医药公司(看过我的其他文章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投的有什么公司)。
回首思念往事,我想我人生中选择的这条路应该是一条正轨。正如但总(但斌)在接受采访时所引用的那句话:“树林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较少人走的那一条,从此改变我的一生。”(引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特斯《未选择的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