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1284 21
2019-04-13
审稿人,编辑,都是闭着眼审文章的嘛???
什么时候要是举报造假有奖,那些人可就睡不好觉了吧,学术圈太黑,看不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4-13 08:04:30
举几个例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4-13 08:08:16
不用举例,其实好多审稿人未必懂得你这种方法!!所以乱七八糟的东西经常出现!大家都看文字表述如何,可好多文字表述完全基于错误的方法,就太搞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4-13 10:08:35
icehh 发表于 2019-4-13 08:04
举几个例子
系数跟标准误完全对不上的,大把多文章都有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4-13 10:10:04
审稿人至少要对模型运用过程当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进行评估,例如我审稿时就经常指出实证模型运用时所存在的以下问题:1、交互效应模型运用时对交互效应解读的错误(这个在递交过来的稿件当中非常常见,几乎我没看见过正确的,而交互效应模型又是经典计量模型,如果还存在这种模型估计结果解读错误的话,就表明投稿人计量理论基础非常薄弱),2、在没有明确指出内生性偏误的情况下随意套用GMM估计方案而不评估该方法运用时所带来的风险,3、双重差分模型运用时不注重从理论上论证处理组样本与对照组样本的“孪生”性即准实验特性是否成立。至于投稿人的估计结果是否造假,很多时候也不是审稿人精力及时间所能启企的,需要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建或完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4-13 10:17:01
楼上的盆友非常专业啊,有时有的文章是理论说的是A,检验做的是B,然后套在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