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情况:中农院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00多人。2018级之前学院上课是采取大课的形式,全院100多名硕士研究生不分专业统一在一个教室上课。从2018级开始,政治学理论基础课程分成几个小班上课,其他课程仍是大班教学。授课老师多是中农院年轻老师(助理研究员),授课内容基本上没有理论含量,多是授课老师介绍个人调研经历,基础理论课程较少。学生需要上课之前签到,每周有考评表。除正常的课程以外,中农院还会安排讲座,讲座也要求全院学生参加并签到。
调研情况:中农院从研究生入学前的暑假开始到研究生二年级结束,总共要进行5次调查。暑假是百村问卷调查加上访谈调查,寒假调查是回自己家乡进行问卷调查加访谈调查。寒暑假调查访谈调查是全阶段口述史、大跃进口述史、村庄公共性、家户调查,所有访谈调查需要整理报告,不同调查报告有不同的最低字数要求,每个报告类型总体写作最低字数在7万字。完成5次调查任务之后研究生才有论文开题资格,所有调查报告定稿之后学生才有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调查定稿完不成情况下,中农院研究生只能延迟毕业。同样学院博士阶段需要完成村庄调查以及完成调研报告写作。因为缺少基本训练和为了完成任务,绝大多数报告都是凑字数,谈不上科学性和理论性。
写作情况:正常情况下,中农院研究生写作调研报告写作加修改调研报告会持续一个学期,部分会持续到下个学期。除写作调研报告之外,中农院还有咨询报告写作和发展报告写作任务。中农院按课程考核的形式要求每个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咨询报告和发展报告写作。累计下来,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30多万字的报告写作才能获得毕业资格条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获得毕业资格,研究生写作调查报告、咨询报告和发展报告存在普遍的粗制滥造的情况。顺便说一句,我有点好奇的是,这些调查报告入选多个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以每年数百万字的进度在多个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同时出版系列丛书。中农院院长一直说,中农院咨询报告“一天一报、一周一批”,就是每天都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一篇咨询报告,每周获得一篇国家领导人批示。这样的咨询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对制定三农政策不知是误导还是有益。
数据录入情况:中农院要求研究生期间进行村庄数据录入,这些数据基本上是从网上搜集之后向学院数据库录入。前期没有经费,后期录入数据有一定的经费。除了这个必须要录入的数据之外,中农院还有各种小组平台包括文献小组、方志小组、村庄数据小组、扫描小组,都由研究生完成数据录入的工作。
导师情况:中农院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前两年没有指导老师,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帮学院做调查、写报告和录入数据。在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结束的时候,由学院通过随机抽签的形式指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中农院所有老师(包括刚留校的助理研究员)都有资格指导研究生论文。中农院只有十几位老师(其中教授副教授有七八位),每年毕业硕士研究生超过100人,所以每个老师每年指导的研究生人数都比较多。由于研究生前两年没有分导师,硕士论文指导不力,绝大多数硕士论文都是拼凑出来的,论文质量堪忧。
评优情况:学院评优主要按照调查任务完成情况来评定。研究生奖学金直接与完成学院调查任务、写作报告、数据录入的加权相挂钩。
最近几年中农院相对比较受到学生欢迎的老师都陆续调离。中农院学风不好,十分浮躁,且官气很重。基本上没有人认真读书学习。进入中农院读研究生普遍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