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900 1
2010-02-05
200912月,由28家公司起草的《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简称“盐业改革建议书”)已经上交到国家相关机构及领导人,一时间盐业改革成为国内经济领域最热的话题。
我国的盐产业,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工业用盐,一种是食用盐,目前,工业盐对市场完全放开,而食盐则是国家专营体制。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用盐和两碱工业用盐之外其他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兼有盐业管理行政职能的政府管理部门,是盐政执法者和生产企业的主管部门。
食用盐行业成为垄断行业是有其发展背景的,抛开当时的环境谈一个产业发展体制的利弊是不科学的。
首先,中国的缺碘的严重国家之一,针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劣质盐、非碘盐冲击食盐市场较为严重和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和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需要,我国从19965月开始实施《食盐专营办法》。
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建立食用盐发展体制的环境已经改变,其垄断体制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政企不分,二是食盐的专营扩大化,抑制了小工业盐,三是食盐生产企业排除在市场经济以外。
政企不分,盐业公司在市场机制中既充当了运动员,又充当了裁判员的角色,由此必将衍生出一系列的腐败行为,2008年,海南省盐务局花费公款62.98万元集体旅游;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食盐专营处原处长王思静在内8人受贿;200977日上午,原广东省盐务局副局长陈琼福因涉嫌贪污受贿接受审判。
食盐的专营化,我国的食盐主营制度实际上是各地区政府的领导下,由政企合一的盐务局及盐业公司组织实行的,这种高度垄断的盐业专营体制,导致了盐政经营管理机制的恶性循环,后果是导致盐业公司人员不断膨胀,人员越多,制盐企业的利益缩小,给私盐的提供了生长的土壤;造成盐款回收困难,相互拖欠的“三角债”比比皆是,这已经成为盐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正是因为在专营体制下,出现这些弊端,才使食盐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食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国家的对于食盐行业体制改革相对较为小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鉴于食盐的特殊性和改革的复杂性,改革应周全考虑,稳妥推进。
华经纵横认为,国内28家盐业企业签署“盐业改革建议书”,上报相关部委和领导人的行为,其实是我国经济市场化推动的结果。2009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盐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说明国家领导人对于盐业管理体制的弊端,已经充分了解。因此,上下共同推进盐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的进程会加快。
但在改革中,仍存在反对的声音,这将影响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反对的观点主要是食盐属于特殊商品,是消费者的必需品,安全问题最为重要,一旦盐业主营机制被打破,市场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食盐的安全性将失去政府的保证。
综合上面的分析,2010年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但改革的步伐可能不会太快,稳步推进是政府采取的最佳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6 16:10:24
盐业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样,都存在一个政府监管与企业行为划分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