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67 0
2010-02-08

吃过亏的亚洲银行业长了记性

2010020811:44

于如何让全球银行系统更安全的新论战令很多人焦虑不已﹐这颇具讽刺意味。不过亚洲放贷机构总体上没什么可担忧的。
在金融危机前奏阶段﹐一些银行积累了太多债务﹐风险敞口过高。经过众多由纳税人出资的救助之后﹐监管机构和政治家们将注意力转向如何防止这种灾难重演。
名为巴塞尔IIIBasel 3)的新的银行资本结构全球标准草案是这方面的第一个重大尝试。总体上﹐该草案要求银行持有更多股权资本﹐并保持更高的流动性。奥巴马政府还提出要对在美国运营的大型商业银行设限﹐不得从事重大自营交易以及拥有对冲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
因得到美联储(Fed)前主席沃尔克(Paul Volcker)支持而得名的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面临共和党人的反对和不确定的未来。巴塞尔III也仍有可能出现变化。但它们已经引发了忧虑。
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策略师舒尔特(Paul Schulte)说﹐事实上﹐美国和英国未来两年信贷可能下滑。面临更为严格的巴塞尔III资本要求的银行可贷资金更少﹐可能导致危险的信贷收缩。他说﹐在病人脱离重症监护之前根本就谈不上复原。
亚洲的银行则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亚洲大多数银行资本状况良好。它们对于批发融资的依赖度也较低。批发融资即通过所谓的银行间拆借市场从其它放贷机构借贷。
它们的业务线很简单:吸纳存款、发放贷款。或许还会发行信用卡和扩大贸易信贷。不过它们没有太多衍生产品或是自营交易。
就算沃尔克法则以某种方式应用于它们身上﹐大多数亚洲银行也永远不会违反规则。
花旗环球金融(Citigroup Global Markets)银行业分析师何德亮(Simon Ho)说﹐亚洲的问题显然比西方少得多。
亚洲当前的太平无事要多亏其一团混乱的过去。由于亚洲多家银行不顾一切地放贷﹐1997-9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许多银行都被推到了悬崖边缘。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这些银行大幅降低了自身债务水平﹐监管机构也更好地对它们实施了监管。
亚洲一些地区的情形没那么乐观﹐特别是日本﹐巴塞尔III对日本放贷机构普遍持有的A类公司债券的处理办法决定了它在日本尤其不受欢迎。
何德亮指出﹐台湾和马来西亚也可能出现问题﹐另外还有韩国﹐部分原因在于其对批发融资的依赖──不过如果看看花旗依据预计的巴塞尔III平均第一级资本比率﹐它们比欧洲或英国的状况还是要好一些。
十年前堆积如山的坏帐导致中国政府对其几家最大银行展开大规模救助﹐随后大力推动慎重监管﹐力度之大出人意料。当然﹐信贷增长偶尔会失控﹐去年就是如此﹐因政府下令放贷以支撑经济。这些银行的次级债水平令一些人担忧。不过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不久前敦促一些放贷机构筹集更多股权资本﹐虽然它们的资本充足率以国际标准衡量已经算高的了。这一举措有可能是为了给坏账水平的升高和未来的贷款增长提供缓冲﹐不过也是因为中国监管机构宁愿小心为上。
舒尔特说﹐中国希望其资本充足率在全球最高之列。
Peter Stei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