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069 0
2010-02-12

【思索】技术时代的批判-----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陈嘉映 :直接google搜索就可以搜到,。好东西都是被遗忘的。存在的遗忘。真理被遮蔽了。节选其中一段共同阅读:
第四节 当代技术社会p356
       当代即是形而上学完成「Vollendung〕的时代,这一完成的后果“就是本世纪世界史上的种种事件〔Begebeneiten } " 。
       海德格尔把当代称为“技术时代。”“技术”与比完成的形而上学”是互相涵蕴的。近代和当代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上节讲到近代的五种基本现象。它们都传到当代来。从“技术时代”的命名看,其中技术一项在当代尤为突出。技术标明了当代的本质。这一时代是基于西欧思想的世界文明开始的时代。这一文明是科学一技术一工业文明。这一文明的开始也是精神世界的萎弱。
      精神萎弱是世界现状的突出征候,特特表现为对当前历史的曲解。海德格尔以四点来说明这种曲解:
    1)把精神曲解为智能,计算的能力。
    2)作为计算式的智能,精神沦为为其它事情服务的工具。无论作为人的或社会的上层建筑,精神总附属于无精神的“现实”。其实,肉体的力量和美丽,斗士的信心和勇敢,理智的真切
和敏锐,无不基于精神,随精神的起落而消长。精神不仅仅是个必要的第三者,“精神是承载者和统治者,是首先的也是最终的。”

       3)把精神工具化以后就可以把精神的创造力量转移到各式各样有意识地加以培植和规划的范围之内。于是,“精神世界变成文化,而个体的人就企求在创造和保持文化的活动中实现其自我。”各个文化部门设置自身的标准,这些标准被称为价值。每个文化部门自限于本部门并以此构成文化整体。于是人们为艺术而艺术,为科学而科学。精神的工具性和精神的文化性互相联系。以科学为例,有人强调其实用技术的方面,有人强调其文化方面的作用。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而已。
    4)文化与工具相结合又把精神弄成了文化摆设。人们借文化摆设显示他们不想消灭文化以逞野蛮。人们用人道主义标识其精神面貌。苏俄最初否定一切文化,但很快进入了文化摆设阶段。

    这些对精神的曲解徒然掩盖时代精神的贫瘠。
             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沉沦已进步到如此之远,乃至各民族就要丧失最后的一点点精神  
   力量,丧失使我们还能看到这一沉沦的精神力量。……世界黯淡下去,众神逃遁,大
   地 解体,人变成群众,,一切创造性和自由遭受憎恨和怀疑。
       在种种萎弱中,最令海德格尔气忿的就是创造性的丧失。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创造性的敬慕和颂扬,对平庸的蔑视与僧厌。诸神隐遁了,创造者伏匿了。创造者,如诗人、思想家,还只被当作不懂人生的怪僻人物保留着。即使当一个时代努力保持历史传下来的高水平,这个日筛的水平已经下降了。因为真正的高水平只有创造性的超越中才能保存。
    精神的萎弱早有苗头,而在19世纪上半叶则有了决定性的逆转。
人们喜欢把19世纪上半叶在我们这里发生的情况简捷
地称作‘德国唯心主义的破产’。这个讲法就象一个防护革,
在它后面,那已经开始的精神沦失、精神力量的消解、对一切
原始地寻问根据并约束于根据之举的抗拒都被档起来了。
因为,并非德国唯心主义破产,而是时代不再有力量来承受
这一精神世界的伟大、宽广和原始。……此在开始滑入一个
没有深度的世界,而一切本质性的东西原都从那深邃处来就
于人并返归于人并从而把人迫使其向优越超绝处以按一定
的品级行事。所有的事物于是都陷于同一层面,陷于表层,
象一面无光泽的镜子,不再镜映,不再反抛光辉·一多能有
为不再意味着由于崇高的洋溢由于力量的宰制而起的能力
的挥洒.却去指人人可得而习知的事务处理,其中还总有几分
汗水几分炫耀。……于是乎,麻木不仁的群众在美国充俄
国取得统治。把一切都教平……变成一种冲动,着手来摧毁
一切品极一切建设世界的精神性并宣布这一切乃是谎言。
……而欧洲面临这一灭顶之灾却愈发手足无措。
    在海德格尔眼里,美国苏联是两只乌鸦一般黑。“形而上学地看来,俄国和美国是一回事:同样都是脱了缪的技术狂热,同样都是放肆的平民政制。”
    这些话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当时,他觉得,欧洲正受到美俄双方的夹击。不过他在同一时期也曾明白指出,造成精神世界萎弱的始作俑者却是欧洲:“美国主义其实是某种欧洲的东西”。也正因此,精神的复兴还是要从欧洲、特别是从德国开始。“地球的命运由欧洲的命运决定,而我们〔德国人」的历史此在则表明即为欧洲本身的中心”。德国由于地处中心,因而受美俄夹击最剧,面临的危机最大。然而,德意志民族是形而上学的民族,是历史性的民族。德意志的命运就是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继承把自己同时也就把整个西方引入“存在之威权的原始领域。”如果欧洲并非注定要毁灭,靠的只有从德意志中心“发展出各种新的
历史精神力量来。”
    要战胜苏美,单靠希特勒的军队是不够的。大家还必须弄清存在的问题。“精神统治之处,存在者本身就一定当下变得更富存在。……要唤醒精神,要从而建立历史此在的本源世界,要从而防止世界黯淡下去的危险,要从而承担起西方中心的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使命,对存在间题的寻问始终是本质性的基本条件之一。”
    不巧,德意志要摧毁美苏劣等精神的努力终告失败。世界状况的恶化有增无减。现代技术不断膨胀,经济至上发展到了各大洲最偏僻的角落,技术统治了整个地球。人类成功地把卫星射上天空。但绕行我们这颗行星的并不先是人造卫星,而是“存在的临场”。它作为可计算的物质要求地球上的所有居民一式服从,尽管欧洲以外的居民往往对存在如何迈到这一步茫然无知,而在那些忙着发展的所谓不发达国家,人们忙不迭地服从技术世界之指令,当然也绝不企望对存在如何迈到这一步作任何了解。在当代的精神没落中,“拳击手被奉作民族伟人,千百万人的集会成了凯旋。”这时怎会有人觅求神明,追问存在?.“倒还一直有存在者。它们到处熙熙攘攘地倒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来得热闹。但存在已经从这里抽身遁去。”
    在没有存在的存在者的熙攘中,时间和空间都在不断缩小。从前经年旅行难到之处,而今飞机一夜就到了;从前数年后才听得到的消息,收音机转瞬就告诉了我们。远古的文化放映在银幕上,由我们坐在现代化的影院里观看。新兴的电视更大有垄断一切信息传播之势。但距隔的缩小并不带来亲近,“因为邻近丝毫不在于距隔远近”。缩小距离的结果也许只是把所有事物都挤成一堆。在原子弹和氢弹里,能量被聚集了。一旦爆炸开来,可以把地球上的生命收拾干净。但可怕的还不是原子弹,而是那要求把原子弹制造出来的技术本身。即使我们把现存的原子弹武器都销毁,它们还是可以随时被制造出来。技术已经把思转变为计算,把全部兴趣和能量投入于人怎样能脱离地体进入“无世界性的宇宙空间。”人若要作为人要守护在存在近旁,就必须居留行道在土地上。我们现在必须返回,回到我们一向已经延留之地。回步比匆匆扑向我们尚不在的所在要无比地艰难。何况,我们永不会到达我们尚不在的所在,除非我们都变成技术机器,“从狂妄转变为疯痴。”
    无家可归成为一种世界命运”。看到从月球拍回来的地球照片以后,海德格尔大吃一惊。他说道:“我们根本用着原子弹了,人现在已被连根拔起。我们只还有纯粹的技术活动和联系。
人今天生活在其上的,已不再是土地了。”但干吗非要住在地球上呢。我们可以迁到别的行星上去嘛。海德格尔回答说:“从我们人类的经验和历史来看,只有当人有个家,当人扎根在传统中,才有本质性的和伟大的东西产生出来。”
    土地被遗弃,众神隐遁,天上了无奥秘,有死的凡人否认自己有终的生存,把自己叫作“人力资源。”在当今的技术统治下四大尽毁,世界简直不再成其为世界。海德格尔间:为什么?往何处去,会是怎样?

  呵呵 可怜的“存在者”,可怜的人力资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