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689 2
2011-02-27
诗一首:         
      
                              你的存在证明世界的可爱
                     
          你的笑脸介于燃炽的玫瑰与盛开的百合
          你的眼神介于彩霞的明澈与月色的柔和
          天边飘来一朵彩云裁减成你飘逸的衣裳
          海外吹来一股清风凝固成你浪漫的品格

          把遥远的童话带如真实的生活
          用爱的旋律感怀悲伤与挫折
          以天使的名义撒下美好的甘露啊
          幸福的心泉汇成欢乐的银河              
                                             
                                                              ——田冠浩

            论存在生活

                      ——兼论“此在”的幸福

                              田冠浩


[引言}哲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问题。好哲学具有引人入胜的亲切魅力与生活气息.哲学是文化与生活的思路和框架,是人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根本方式.存在问题是几千年争论不休的问题,东西方对存在的讨论更是有根本上的出入,这是由人们差异巨大的生活方式的选择造成的。对存在的争论是对人生活方式的争论,她始终吸引着人类最伟大的热情与智慧。本文试图从人的存在与人的生活来介入这一讨论。

关键词:存在 生活 此在 可能性 自由 灵魂 社会化陷阱

          一、存在的无别之境

        凡是存在都是存在者自己去存在。存在是人与人的世界的前状态、现状态和将来态。在有人之前,存在是漫无目的整全的“一”的存在。整全的“一”没有界限,没有差别,没有划分,他仅仅是存在着。

        在有了人之后,存在进入了人的观念,开始了“多”的表演。然而存在依然是整全的,没有人能真正找到器物的边界。所有的界限,所有的差别都是人为的主观的规定,波粒、质能的差别只能是人认识的差别。甚至人与人,你与我作为存在者也没有明确的界限。我的思想影响到你,我的界限也就延伸到你。我阅读海德格尔,我的存在延伸到海德格尔的存在,所以我才能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如果我能理解海德尔的存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也就延伸到我的存在。海德格尔与我之间的界限就在消失。物质与物质,灵魂与灵魂没有绝对的界限,绝对的划分,外在与内在,物质与精神也是同一个存在。否则,物质与精神就不能相互作用。存在之外没有存在,客观的“一”的存在与主观的多的存在是同一个存在,世界上所有发生的事件无一例外是存在事件。

       二、无法摆脱存在的观察者

       人是存在的,同时人又是唯一可以“超越”存在来反思存在的。但人作为存在者决定了人具有有限性,存在是无法摆脱的,就存在的客观一面言之,人不能摆脱存在高于存在,人就不能尽知客观的“一”的存在。就人主观的“经验存在的方式”言之,人无法经验“经验存在”的整个过程,因为人一旦企图经验这一过程,这一过程本身的内容就被增加了。所以人是无法完全把握经验存在的方式的。

       有限人反思存在只能是划出了“方方面面”的界限,做出了“如此这般”的区分的存在。客观的“一”的存在被主观解释为“多”的存在。科学事业与思维事业只能无限的追求真理和事实的近似性,而不能把握真理和事实的完整性。

       由于人的有限性,存在得以永远保持它的“一”的神秘性。人可以无限的接近存在,但存在永远不被达到,存在的“一”永远不被经验,但存在并不因此而丧失意义,相反却作为永恒目标,永恒的谜而具有永恒意义。

       三、存在“融化”在生活中

       科学艺术甚至所有人的活动都是对存在的追问与表达,在人的实践的活动中,延伸到人观念中的存在不断的丰富。如果把存在当成一个问题的话,对存在问题做出解释的只有生活,存在不是空洞的,最根本上是人的生存状态。

       存在是世界的“边界”,存在之外没有存在,生活是人所经验的存在,生活是有限的人的不断伸缩的边界。存在是“一”,但不同的生活对存在却有不同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存在与存在的生活是一回事。你的生活之外没有你的存在,你对存在的体验、觉知、践行就是你的全部生活。

       四、我存在,我可能

       存在是绝对整全的,存在者的界限是相对模糊的,存在者的存在是有待证明的。

       人诗意的栖息在这世界上。——海德格尔。

       此在是要由生活来证明的。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并不只是原理和概念的操作,而是要探索生命本身的问题。因此哲学要回到对前理论经验,即对现实生活,人伦日用的拷问。真正的存在研究是通过研究人的存在接近存在本身。

       人永远具有可能性,人可以规划自己的可能性,趋向自己的本真性。规划自己就是趋向实现自己,赢得自己,是本真的存在方式。人沉湎于烦恼尘劳,忘了自己的可能性,忘了自由就是非本真的存在方式,是无其人的存在方式。非本真的生活方式是无我的生活,是此在不能被证明的生活,是不真实的存在和不真实的生活。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存在是人在可能的范围内自由规划的结果,是个人在实现可能性过程中对存在的独立与独特的经验、觉知与践行。如果让海德格尔站出来对我们说一句话,我猜他会说:我存在,我可能。

       五、守持存在去生活      
      
       人的生命是一个趋近死亡的过程。所有生命现象是对死亡的反映。人的全部生活是在与死亡发生着联系:生命的孕育是趋向死亡的代谢的开始;生产与科学理性阻截死亡的到来;生殖、宗教、幻想试图逃避、超越死亡;爱情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追求真理、正义与生命的尊严赋予以死亡意义,掩盖死亡的苍白。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归咎于存在是一件必然被索回的礼物。然而人们在行为时不能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不能珍惜存在。人往往是被社会关系无情的捏造出来,而迷失了本真,无法找回存在的家。

       自然而生,自然而行,是古人给出的走出社会迷途与文明困境的处方。作为伟大而原始的生存智慧,“静虚动直”超越了所有的既存知识。人最自然的性质,最少被文明戕害的性质是人自由的性质、可能的性质,自然而生,自然而行就是自由而生,自由而行,是对存在最根本的尊重、操持和保守。

       人的理智追求存在方方面面的“多”的性质;人的心智体验存在方方面面“多”的价值(给予爱憎)。但人若为存在的一部分,应当具有超越方方面面,超越所有区分融入“存在的无别”的品质,我叫他做灵魂,也许那就是印度人说的“迪阳”,也许那只有在中国人说的无境和禅境中才能找到。灵魂虽然什么都不告诉我们,什么也不体验,但却时时提醒着我们的存在,提醒着此在的尊严,使我们有意识的避开厮杀拼打、巧取豪夺、投机钻营的社会化陷阱,唤醒我们存在的品格。当我们欣然接受我们的有限性时,当我们重拾我们的自由时,我们就逍遥于我们有限的存在中。按照奥修的说法我们就具备了“丰富”的品质。

      “丰富是一种存在的品质。”“丰富是你的真实和真诚,你的真理,你的爱,你的创造力 ,你的敏感度和你的静心品质,这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奥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 09:42:15
我强烈建议斑竹多向网友们介绍一下西方的哲学,中国人只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唯物论,变阵发。。。。  其实很多人更加需要一些国外的的哲学思想。谢谢斑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10:01:23
2# 资料狂人

很高兴听到楼上版主的见解,我很赞同,西哲较为现实,倾向于实用,相比于受儒家思想束缚较多的中国哲学,思维更加活跃。本版西哲内容较少,我支持探讨西方哲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