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735 0
2019-06-10
环保行业的支付主体和支付意愿是市场空间释放的核心因素。土壤修复领域细分为场地修复、耕地修复和矿山修复,现阶段土壤修复集中在工业企业场地修复和部分耕地修复,虽然场地修复的支付主体仍以地方ZF为主,但其修复+土地出让的模式使得支付主体意愿充足,且后端的土地出让有力保障了土壤修复的资金需求。
针对市场对地方ZF“土地财政降温”的担忧,我们认为(1)由于土壤修复带有“环保民生”和“出让获取收入”双重属性。修复首先是环保责任和任务,其次才是地方ZF扩大财政收入的积极选项,因此地是否好卖仅是修复推进的充分条件;(2)土壤修复的金额仅占土壤出让金约 10%-20%。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全国 300 各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监测,2018 年的出让均价 3966 元/m2,而根据公开项目招标数据工业场地修复的均价约为 620 元/m2(土方量以 1m 深度计算对应面积),占出让金收入比重仅约 16%,而省会城市的修复金额占出让金比例仅约 7%。因此对污染地块的修复带来的民生改善和财政收入都使ZF推进的意愿充足。
政策出台和中央修复资金的回升预示行业有望出现拐点。2019 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配套出台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等文件逐步对行业的技术、修复效果等进行规范化。同时,从每年的中央修复资金拨付情况来看,2019 年预算额经历下降后实现扭转,同比大幅增长 42.9%至 50 亿元,且土壤修复资金占污染防治资金(大气、水、土壤)的比重也由 2018 年的 7.95%增长至 8.33%。预算金额的扭转型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终端市场对治理的需求。


【备用下载】
乐晴智库搜集整理
百度 乐晴智库,更多深度行业研究资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