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4727 1
2010-02-18

当前我国区域差距的现状分析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09:保增长,促发展,并提出了“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口号。终于,在这份信心与坚持下,2009年中国GDP增长8.7%,“保八”成功。
那么,各个区域的发展状况又如何呢?
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发展水平最低,但中部和西部地区差距不大。这种区域差距是改革开发以来区域非均衡战略及东部地区自身区位优势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短期内无法改变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这种区域差距。
其次,从产出看,东中西三大地带依次递减。东部GDP规模仍然占全国一半以上,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表现。
最后,从发展速度看,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这是最令人值得欣慰的,一方面说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开始发挥效应,另一方面说明中西部地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率先走出阴影,成功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
当然,上面是从三大地带的总体状况来看的,只是一个总体趋势,三大地带内部的区域差距问题其实更值得关注。先看中部地区,发展最快的是湖南13.6%,而山西只有6%的增长速度,这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也是垫底的;再看西部地区,最快的内蒙古达到17%,而最慢的是新疆8%;最后看东部地区,最快的天津16.%,最慢的是上海,只有8.2%
总体来说,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在短期无法改变,但区域内部的差异化发展问题,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当前这种把三大地带作为区域政策直接作用对象的方法,已明显不合时宜,应提出更加细化、具体的区域划分方法。
从中央区域发展战略看,经济区划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战略具体历程如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7年以来:全面实行区域政策“普惠制”,东中西各地协调发展
可以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真正始于以成渝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标志的区域政策“普惠制”。从地域角度看,西南有成渝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广西北部湾,西北有关中天水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北有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中部有武汉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带,东南沿海有海西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再加上东部地区原有的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城市及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我们可以期待,这些都将成为区域新的增长极,并必将重构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实现中国各区域协调发展。

Zhou chen

2/17/2010 9:41 P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2-22 11:11:49
怎样衡量地区发展差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