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4181 13
2010-02-19
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是经济学研究行为人作出选择时的一项重要标准。而如何抉择一个一项决策背后的成本究竟哪项是机会成本哪项是沉没成本。只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何判断成本的属种才能更好的帮助人做好经济决策,而这不仅仅有利于你的钱包,更有利于你的生活。        弗兰克教授在《牛奶可乐经济学2》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让你的钱花得物有所值’,这种心理动机有什么错吗?完全没有!关键是,你只能在接受交易之前这么想。出于这一动机,在两家类似餐厅里选择价格便宜的一家,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可是,一旦就餐的价格决定了,你就该放弃‘让钱花得物有所值’的想法了。至此,你多吃一块比萨饼所获得的满意度,应当只取决你有多饿,你有多喜欢吃比萨饼,而跟你出了多少钱无关。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似乎并不依次行事。原因恐怕在于,我们并不是适应性超强的生物。适用于一种场合的心理动机,换了场合不见得就放得下。”弗兰克教授显然认识到了有的人们并没有按照假设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决策自己到底应该吃多少比萨饼,而是吃到撑甚至撑到难受。而这发生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人们选择的失误吗?不,这样行为的背后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看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在此是否仍然成立。显然,如果在我吃饱的时候在塞给我一片油腻腻的比萨饼吃到肚子里这块比萨饼的效应显然没有之前的大,甚至它会让我感到恶心,也就是说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仍然成立,甚至效应变成了负值。但为什么人们却做出了再多吃一块比萨饼的决定而不惜使自己的身体感到不舒服?其实只要再往人们的内心深处想想就能分析出正确的原因。
        人们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花了49元去吃好伦哥,就应该吃回至少三十块钱的食物来。也许他的肚子只允许他吃二十五块的食物,多吃一块钱都会让他的身体感到不舒服。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认为如果只吃了二十五元的食物那么这钱就花的不值。而且一旦花的不值,他就会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对此耿耿于怀。于是这个时候他选择再吃五块钱的食物,尽管这样做可能会让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但却克服了他自己心里的不舒服,而且显然他认为吃撑五块钱带来的身体上的不舒服远比不上比浪费五块钱带来的心理上的剧痛。所以他选择再吃五块钱也是合情合理的。反过来说,为什么他只是多吃了五块钱而不是十块,就像我们经常在自助餐厅前看到吃撑的人却很少看到吃到走不动路需要服务员抬出来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多吃五块钱获得的心理上的安慰和身体上的不适达到了一个效用上的平衡,如果这个时候多吃一块比萨饼,虽然他心里会对多吃了一块所占到的便宜而沾沾自喜,但显然他身体的强烈的不舒服感会让他的那份欣喜不再发挥欣喜的作用。于是他会多吃五块钱,却也仅仅多吃五块。
        而生活中更为普遍的一个例子,如果你们家里有老人,比如我的爷爷奶奶,会选择在吃饭的时候选择先吃上一顿剩下的饭菜,甚至这些饭菜并不新鲜可口。原因也和上面一样。我曾今尝试告诉奶奶说:“剩下的饭菜倒掉也是没有了,被你吃了也是没有了,而倒掉你还能吃新鲜的饭菜,对身体也好。”谁都知道我说的有道理,甚至奶奶也会点头称是,但是下一顿吃饭的时候却又会看到她拿起上一顿的剩饭菜一口一口吃了起来。这个时候奶奶选择吃剩菜完全不是因为家里没有钱或者是剩菜好吃。但是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呢?与上面一样,奶奶作出的决定也是出于心理效应获益的原则。吃剩菜得到的对她心理上的满足感(奶奶的节约传统)战胜了剩菜可口度下降给他带来的不舒服。这样就使得虽然奶奶也认同旧饭不好吃但是仍然选择吃剩饭一样。看似奶奶没有用效应最大化决策,但事实是奶奶确实使她的效应最大化了。
        而促使我想到这一切的却是一个心理学的案例。前两天《大学生报》心理咨询板块有一位大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和我关系很不错的女生喜欢我,而且和我表白。我并不是很喜欢她,但是又不忍心伤害她,我到底应该怎么办?”下面老师的回答超出了我对这件事情的本来认知。如果搁以前我准会告诉这位男生:“不爱她就要果断的告诉她,要么拖得越长其实伤害越深。不能对她说假话,这是对你好也是对她好。”但是看了老师的回答(老师回答说要具体的分析你们两的性格,不一定说出来伤害就小,也不一定不说出来伤害就小。),我才知道我原来把问题框到了一个局限里。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站在你的角度上,依照你对爱情的定义,你是否可以接受一个你不是很喜欢的人(这里的喜欢显然不是讨厌的反义词,而是你不够爱她),或者说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而站在她的角度上,你就应该分析她对待爱情的态度,她是那种知道你不喜欢他就走极端的人呢还是那种大大咧咧的说声没事然后就会过个一年半载从爱情的伤害中走出来的人呢?这时如果你真的不想做事、出伤害你好朋友的事情,那么你就要对比,如果你并没有追求完美爱情的习惯,或者说并不是特别的看重,而你却考虑到如果告诉她她会受到心灵上难以弥补的巨创,而你又不想你的好朋友受到这样的重创,那自然就不要告诉她你并不最喜欢她,也许她自己知道但仍然乐意。但是如果情况正相反,或者出现了其他不同的选择,那么你就要分析说还是不说哪个的效应最大。而不是向我以前认为的那样做出一个简单的决策。而分析后的决策显然对你们双方都有利。也许你觉得有点麻烦,但是决策时想清楚一些显然对你们的未来更有帮助,而不是带来不好的后果。
        以上三例很好的说明了恰当的选择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对于决策正确性和效应最大化的作用。今后你在决策中,也要仔细分析。也许你们面对同样的决策,但是它们的机会成本却完全不同。



注释:机会成本:为了做某事而放弃的原本可以做其他事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不同,沉没成本是应该被忽视的。

            边际效应递减假设:假设你喝第一杯啤酒时能带给你5分的满意度,那么如果你喝第二

            杯可能只能带来4分的满意度,如果你喝第六杯的时候你就对啤酒没有了感觉甚至不愿意

            再喝了,这就是编进效应递减假设。

参考书籍:《牛奶可乐经济学2》[美]罗伯特·弗兰克 著 闾佳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一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19 20:15:00
学习受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21:53:01
沉没成本是假设资源转换用途时回收不回来的成本,因此,在考虑问题时是应该忽略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21:58:01
sh1120 发表于 2010-2-19 19:52 人们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花了49元去吃好伦哥,就应该吃回至少三十块钱的食物来。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去花49元吃好伦哥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22:02:16
sh1120 发表于 2010-2-19 19:52 比如我的爷爷奶奶,会选择在吃饭的时候选择先吃上一顿剩下的饭菜,甚至这些饭菜并不新鲜可口
老人做的每顿饭都会有剩余吗?若是,老人为什么不肯少做一些呢?(或者说,为什么每顿都要多做一些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22:06:14
sh1120 发表于 2010-2-19 19:52 前两天《大学生报》心理咨询板块有一位大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和我关系很不错的女生喜欢我,而且和我表白。我并不是很喜欢她,但是又不忍心伤害她,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仅供参考。不要明说而要明做:)你到底喜欢我哪点,我改还不行吗?(向她不吝地多暴露自己的缺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