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boyong 发表于 2010-2-25 20:00
第一,由于早期的货币属于劳动产品,因此,早期的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也应遵守“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的原则。既然如此,人们有理由假设,商品与货币耗费的劳动量可以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减少,而产量都不增加,仍保持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倘若如此,商品能换到的货币数量就不应该减少。换句话说,商品的价格就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由于供求平衡不能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也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既然如此,价值量怎么可能是劳动量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946941
没有解释清楚
quboyong 发表于 2010-2-25 20:00
第一,由于早期的货币属于劳动产品,因此,早期的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也应遵守“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的原则。既然如此,人们有理由假设,商品与货币耗费的劳动量可以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减少,而产量都不增加,仍保持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倘若如此,商品能换到的货币数量就不应该减少。换句话说,商品的价格就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由于供求平衡不能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也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既然如此,价值量怎么可能是劳动量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946941
没有解释清楚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2-28 14:11问题是你这个假设成立么?提醒你:整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已经改变。供求不能静态的保持平衡,换句话说,生产组合要发生改变,有可能出现行业增加,或者行业减少,或者行业替代。quboyong 发表于 2010-2-25 20:00
第一,由于早期的货币属于劳动产品,因此,早期的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也应遵守“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的原则。既然如此,人们有理由假设,商品与货币耗费的劳动量可以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减少,而产量都不增加,仍保持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倘若如此,商品能换到的货币数量就不应该减少。换句话说,商品的价格就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由于供求平衡不能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也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既然如此,价值量怎么可能是劳动量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946941
没有解释清楚
在假设时,要考虑假设成不成立,不要拍脑袋乱想。
吴本龙 发表于 2010-2-28 16:15这个假设怎么不成立呢?你的提醒属于无理取闹。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2-28 14:11问题是你这个假设成立么?提醒你:整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已经改变。供求不能静态的保持平衡,换句话说,生产组合要发生改变,有可能出现行业增加,或者行业减少,或者行业替代。quboyong 发表于 2010-2-25 20:00
第一,由于早期的货币属于劳动产品,因此,早期的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也应遵守“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的原则。既然如此,人们有理由假设,商品与货币耗费的劳动量可以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减少,而产量都不增加,仍保持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倘若如此,商品能换到的货币数量就不应该减少。换句话说,商品的价格就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由于供求平衡不能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也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既然如此,价值量怎么可能是劳动量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946941
没有解释清楚
在假设时,要考虑假设成不成立,不要拍脑袋乱想。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