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154 0
2010-02-22
劳动自身生产增殖学说认为,劳动是自身生产和增殖的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活动。劳动生产增殖活动的速率即劳动量决定价值和剩余价值。
根据劳动自身生产增殖价值学说,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即雇佣劳动生产中,工资率、利润率和地租率之间关系的公式——三率公式,以及与这些公式一致的《生产价格表》。由于阅读的文献有限,我不知道此前是否已经存在这样的公式,也不敢肯定这些公式和《生产价格表》的准确无误。算是抛砖引玉,请网友指正吧。
三率公式如下:
在已知平均利润率后,可以求出平均工资率和平均地租率。
假设平均利润率r%;

平均工资率=(100-r)/2×(1+10%);
平均地租率=(100-r)/2×(1-10%);
《生产价格表》如下:
以10个资本物质构成(工人与土地)和资本价值构成(工资和地租)不同的企业,即10个资本有机构成(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不同的企业为例。
    资       本     平均利润      
   工资   地租    (20%)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①  80 +  0         20                 20             20                     
②  72 +  8         20                 28             28         
③  64 +16         20                 36             36                     
④  56 +24         20                 44             44            
⑤  48 +32         20                 52             52         
⑥  40 +40         20                 60             60            
⑦  32 +48         20                 68             68            
⑧  24 +56         20                 76             76           
⑨  16 +64         20                 84             84            
⑩    8 +72         20                 92             92            
                                          
   440 +360    +200              560            56(平均剩余价值率)
   
工资率44%,工资440;地租率36%,地租360;利润率20%,利润20%;
剩余价值率56%,剩余价值560;
在平均利润率20%的情况下,工资级差递减率10%;地租级差递增率10%;
⑴以上清楚地说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原理。
剩余价值(表中显示为56%),既是劳动力(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表中显示为44%)的价值;又是劳动力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即马克思所定义由无酬劳动形成的剩余价值(其中20%形成资本家的平均利润,36%形成超额剩余价值,并转化为支付地主的地租。顺便指出,马克思认为级差地租是虚假的社会价值,这似乎不妥)。
⑵同时,公式和《生产价格表》也符合斯密商品价格组成的理论,即在地租存在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组成。地租不存在的时候,商品价格由利润和工资组成。利润不存在的时候,商品价格由工资和地租组成。
工资率、利润率和地租率分别为44%,20%,36%。
⑶此外,公式和这个表也能使李嘉图的理论解困。
李嘉图认为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李嘉图看到肥沃的土地能够提供较多的地租,贫瘠的土地提供较少的地租。与此同时,肥沃的土地使用的劳动却较少,贫瘠的土地使用的劳动却较多。这样,从现象上看,地租的增加就不是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土地的肥沃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似乎,地租是土地肥沃程度提供的,土地越肥沃,地租越高。从而形成了级差地租。可以认为,李嘉图学派没有找到工资与地租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使李嘉图学派感到困惑。
从三率公式和《生产价格表》可以看出,地租与劳动工资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时候,地租的增加,正是伴随劳动工资的减少发生的。工资级差递减率10%;地租级差递增率10%。这种规律及相关性指出了,地租的来源不是土地肥沃程度,而是来自于劳动工资。工人得的工资越少,地主得的地租就越多。因此,级差地租不是虚假社会价值,而是有真实的劳动内涵作为价值实体的。
⑷虽然以上所述,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但是它同样可以应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例如,依据三率公式调整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