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中美经济关系发展,以下几个问题是不能忽视和回避的:一是人民币汇率
问题;二是贸易平衡问题;三是气候变化问题;四是知识产权问题。中美双方要从战略
的高度妥善处理。
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通过外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逼人民币升值。人民
币汇率问题应该通过主权国家的法律和市场机制解决,而非他国的压力所能解决。中国
人民币汇率迟早要走国际化道路,使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的货币地位与中国的经济实力
相匹配,使人民币在贸易、投资、储备等方面的功能有所体现。
在贸易平衡问题上,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结构性
的,亚洲国家将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通过转口贸易记到中国头上;从另一个角度讲,
美国在海外直接投资(FDI)所带来的间接贸易是美国直接商品贸易的 2 倍,美国是顺差
国,因此,美国在贸易平衡问题上没有权力对中国说三道四。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坚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
议定书》双轨谈判。发达国家主张将双轨合并为一轨,另起炉灶。中国认为,发达国家
要接受"三可标准"(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发展中国家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援
助的条件下可接受"三可标准"。发展中国家自愿采取的行动不接受"三可标准"。中美两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两国应该共同合作,为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出贡
献。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美应该遵循下述原则:一是处理好维护国家利益和承担国际
义务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做"负责任的大国"之间保持平衡;二是处理好知识产权
保护(垄断)与市场竞争的关系,在促进技术创新与保持市场竞争之间保持平衡;三是处
理好知识产权保护(垄断)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知识产权创造者的利益和社会
公共利益之间保持平衡。
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美国应该清楚,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建立未来
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条件。美国应当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作为中国帮
助这些国家缓解流动性短缺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一方面却
接受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资金,既自相矛盾,又不利于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中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