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8696 30
2006-03-09

前几天陪一个朋友去移动公司办新号,他说想要一个好记的,最好数字再吉利点的。

碰到个号贩子,就打听了一下行情。他看我朋友像是个有钱人,听了要求,就开始推荐:

先是136然后后面全是2,说这是他手上最好的号了。我们一问,竞要20万块钱!

然后又问,他说有1389xxx8888这种类似的的号,也得10万块钱!

我们对此表示了惊讶,可他说,还有139全是8的号以一天3000元出租呢!

由于我们不懂得“行情”就更加惊讶了。

问题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由于文化的原因,9、8、6等数字作为“吉利”的象征,影响了人们在选择数字相关产品时并非按照主流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来考虑。

目前大致可以有两种解释:

1、认为这是一种感性决策,当事人表现出的是一种非理性。

2、将“吉利”的感觉也纳入效用模型,进而为“吉利”定价。

请大家各抒己见。

[此贴子已经被sun_man于2006-3-15 1:00:3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9 10:21:00

呵呵,说说自己的愚见吧。

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解释,认为在一部分人群中这种号码有炫耀的作用。及凡勃伦所谓的“炫耀性消费”,至于这种消费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有闲阶级论》中有阐述。

期待其他的见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9 11:00:00

要是像楼上这样说,我其实不是很同意从老制度的批判主义审视这个问题,原因是:这个号虽然确有炫耀的成分,但你不可否认它也有相当的“信号作用”,因而,不属于类似古董等纯粹奢侈品。信息经济学中的一大块就是讲的信号机制。


通俗的讲,如果你的企业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不是很正规的情况下。有些客户第一次打交道不可能直接查你的公司内部报表。而看到老板有一个好手机号(或别的什么非纯粹炫耀性商品,例如高级轿车),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你的财力,为生意的顺利进行扫除顾虑。

这就好比你不能开着奇瑞QQ去和大客户谈生意是一个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9 11:01: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9 11:22:00

版主说的有道理,这可以作为一种很有效的信号。

另外,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这种信号是否也有反作用呢?比如并不是每个客户都希望看到奢侈的代理人,相反有些朴素的信号同样也有可能带来好的效果。

或者有可能买号的人接触的客户群体是偏向从这种电话号码的信号传递来得出公司质量好的群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9 11:26:00

通过显示自己拥有某种稀缺资源发布自己什么也不缺的信号,就象青蛙叫声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自己的健壮与基因的优秀有类似道理,还是存在市场的,当然也常被用于行骗的手段,呵呵 ^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9 11:37:00

如果某个问题出现后,就在命名后被不断的纳入到人类的“收益”中来(如效用、闲暇、名誉等等),然后就说:“瞧,人类的理性决策仍然成立,收益最大化逻辑放置于四海而皆准!”

那么,最后问题就是作为分析人类行为、解释生活现象的一种逻辑方法,最大化与理性的概念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什么都可以解释为最大化或理性的,那么最大化的提法还有什么必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