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9041 9
2010-03-15
 摘 要:县域城镇化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当前我国的县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合理的举措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快县域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思考
  一、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1.我国县域城镇发展的意义
  加快县域城镇化将对我国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县域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扭转不合理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其次,县域城镇化可以带动乡村工业发展由分散到集中,同时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再次,县域城镇化过程的产业调整可以创造就业空间,使就业结构趋于合理;最后,县域城镇化可以降低农村工业化成本,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从而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2.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县域城镇化能促进县域农业发展。首先,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通过将农民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的有限土地向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方集中,提高土地的规模经营程度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次,在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上升,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同时,城镇化产生的集聚效应能降低商业运营成本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县域城镇化能推进县域工业发展。县域城镇化可以为县域工业的发展提供外部经济效益。城镇使大规模地生产成为可能,而高度专业化的投入在城镇更易取得,同时,城镇拥有现代基础设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城镇化为县域工业的发展提供集聚经济效益。这种集聚效益不仅可以降低制造业的可变成本,而且可以降低其固定生产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
  第三,县域城镇化能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1世纪头10年,我国将有2亿多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如此之多的人口若转移到大中城市,必然会导致城市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就业困难、资源缺乏、社会治安秩序混乱等“大城市病”。因此,我国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走向大中城市转移的道路。通过发展农村城镇化,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客观、必然的选择。
  二、我国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内城镇规模过小,经济实力较弱
  过小的县域范围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城镇功能不健全,难以发挥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集聚作用。小城镇难以吸收足够的人口、资金和其它经济资源,导致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成本高、使用效率低,供给严重不足,使得小城镇的集聚效应难以发挥,难以形成能起到“增长极”作用的经济中心。那些通过人为力量建立起来的城镇中心也因缺乏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而失去了原本意义上的作用。
  2.城镇规划不合现象较为普遍
  县域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各建制镇在规划设置方面不尽合理。首先,城镇布局仍按照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设置,使得入住人口少,形不成规模效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镇的社区中心地位以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其次,从用地指标情况看,居住用地指标偏高。居住用地比例过大会导致县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乏力,影响城镇的凝聚力。各单位前工后宿,各自为政;建筑密度较低,按小而全的模式建设,土地利用率低,同时使基础设施难于配套建设。
  再次,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整体而言,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附着在城镇非农户口上面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入学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普遍不高;社会保险在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覆盖面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小城镇中基本没有施行,致使小城镇户口的吸引力下降;而不迁移户口相对自由度更大一些,进可以在城镇经商办企业,退可以有农村的承包地作为今后的生活保障。因此相当部分农民在城镇就业的同时也保留了农村户口和承包地,影响了县域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与农业产业的发展。
  3.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城镇化的发展
  人口的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劳动力对乡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劳动力的数量,其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质量。县域农村人口素质水平普遍低下,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障碍,并且造成农村兼业现象普遍,农民即使进城也并未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同时,城镇居民素质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使新兴产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低层次过度竞争,影响了城镇化发展。
  4.政府管理体制阻碍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县域政府对农村的某些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很好地履行,制约了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落后,制约了潜在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限制了消费增长;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发展;由于医疗卫生、广播电视、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于县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能够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十分有限,致使发展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县域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促进我国县域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
  1.多元化投融资战略
  建立以国家、企业、个人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融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股份制、独资、合资、租赁、承包等经营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境外资本等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建设—经营—转让”(BOT)、“转让—经营—转让”(TOT)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国内外资本进入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机制,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吸引各种社会投资。政府要垄断城镇建设用地,并将使用权出让,转让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将城镇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及供电、供水、通讯、燃气、公交等公用企业的股权、经营权的有偿转让收益主要投资城市建设。通过利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城镇开发建设。财政、金融部门通过贷款、财政贴息等形式对科教文卫事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盘活现有资产存量,成立城镇建设专项基金。对城镇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调度、有偿使用、滚动增值。
  2.中心城镇辐射战略
  发展中心城镇是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中心城镇在城市体系中,具有向上承接大中城市的辐射扩散,对下集聚周边村镇人口、资源的功能。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与优化中心城镇的功能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能源、通讯和环保、减灾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市、县、镇三级互动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格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促使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中心城镇的集聚功能,鼓励农民进入中心城镇务工、经商、兴办企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城镇转移。扩大中心城镇的人口和经济集聚规模,确定10个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100个富有特色和区位条件优越中心城镇进行重点建设,增强县域中心城镇示范、辐射功能。继续稳步推进“并镇”、“并村”、“村改居”工作,促进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做大、做强中心镇。
  3.相关产业带动战略
  通过产业集聚带动县域城镇化发展,培育城镇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城镇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果蔬、特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为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和旅游休闲提供方便。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吸纳更多农民就业。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县域城镇应着力发展市区及周边城市的配套工业,形成与大中城市相对衔接的通道工业带,推动县域城镇化的发展。选择和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结构。打造“一镇一品”、“一镇一业”,形成有明确主导产业的“专业镇”,积极培育区域主导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城镇设立工业园区,鼓励各种资本在工业园区设立工业项目并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发展。大力促进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产业聚集生产要素、扩大社会就业、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作用。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拓展城镇消费和就业空间。
  4.管理制度优化战略
  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化规划、建设管理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好各类城镇规划,强化城镇规划对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先导和统筹作用。理顺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土地利用管理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开发。将违法、闲置、零散和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回收入储备库,作为城镇建设用地。逐步完善土地租、税、费,以及土地置换、农村宅基地管理、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和开发区用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进城农民在劳动保障、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逐步提高城镇居住困难户的保障标准,切实改善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条件。建立政府、集体、个人多方出资的医疗互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率。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把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唐本开.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思考[J].经济探索,2009,(2).
  [2]王建国.河南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州学刊,2008,(6).
  [3]蔡国华,李苗.县域城镇化发展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6,(12).



作者:李秀清 来源:《世纪桥·理论版》2010年第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3 09:46:54
关键在于镇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3 10:53:40
多发这样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01:34:08
说实在的,这样的所谓论文看了相当于没看,理论不象理论,实践也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1 23:21:00
说实在的,这样的所谓论文看了相当于没看,理论不象理论,实践也无意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59058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7 22:10:19
说实在的,这样的所谓论文看了相当于没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