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和生物体一样,也深深统一于它所处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企业与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企业要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冷静而慎重地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态位”,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的恶性竞争,使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形成生态位经营。该文在构建企业生态位因子和纬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阐述如何通过生态位因子分离、进化与突变及内外因子匹配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提出通过调整企业生态位来形成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从而从生态位视角构建了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一般分析框架。
关键词:生态位,核心竞争力,价值链,企业边界
企业和生物体一样,也深深统一于它所处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企业与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企业要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冷静而慎重地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态位”,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的恶性竞争,使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形成生态位经营。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认真考虑和尊重这个直接关系到企业命运与前途的客观生态经济规律,他们热衷于搞“一窝蜂”,那种经营领域能赚大钱,就一拥而上,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一哄而起、一哄而落的现象频频发生。由于企业生态位选择不当而导致过度竞争,造成企业动态核心竞争能力的下降。因此,本文试在企业生态位构建的基础上来拓展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分析框架。
一、企业生态位因子模型的构建
生态位理论假定个体、生物圈、自然界及社会中的生命单元都具有“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态”是指生命单元的状态(生物量、能量、资源占有量、适应能力、个体数量、智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是生命单元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指生命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如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速率、经济增长率、占据新生环境的能力、生物增长率等。所以生态位是描述生命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是“态”和“势”两方面属性的综合。企业处在由群体、资源、环境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它。但企业是极具主观能动性的有机整体,具有更强的思维性和主动选择能力,这导致了其企业生态位与自然生态位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物种的生态位是由生物体机体自身生理状态及生物体机体同环境关系而定的,而企业生态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取决于企业占有的各种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员工的共同努力。
参照自然界生物生态位的概念和研究思想,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动态核心竞争能力也可以从“态”和“势”两个角度来评估。从企业生态位仿制结构来看,企业生态位可以从生存、发展与竞争地位三个层次来表现。生存力描述的是企业生态位“态”属性,反映的是企业内部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及功能的完好性,是企业过去创建、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资源控制及其他无形影响力之和;发展力描述的是企业生态位“态”和“势”的交界面属性,既含有“态”的因素,又具有“势”的成份,反映的是企业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协调性:竞争力描述的是企业生态位“势”属性,反映的是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转换情况,主要是指企业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性和创新的进化能力(如市场适应能力)。尽管企业生态位是通过生存、发展、竞争这三个层面的能力来体现的,但是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交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发展、竞争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持续生存的本身就意味着要发展和竞争。企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竞争的环境。综上所述,并参考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提出企业的生态位维度体系,如图1;在企业生态位维度体系基础下构建企业生态位因子模型,如图2。

(一)企业生态位中资源控制因子
企业是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市场资源、时间资源、环境资源和知识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生态位代表着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以及对内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拓展资源的能力。对于生命型企业来说,生态位的三个关键梯度:核心技术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又可细分为若干的维度指标,从而帮助企业有效的利用资源,创建并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避免激烈的竞争,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企业之间的竞争缘起于生态位的重叠,而企业生态位的重叠表现为资源的重叠。资源的表现形态是客观的,但任何一个企业的能力不尽相同,获取的资源也有一定差异。企业的“生态资源”即指企业通过自身能力所获取的那部分资源,能力最终体现为已经被企业利用或企业最终能够利用的资源,在位资源将客观存在的资源与企业的主观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企业生态位中市场位势因子
市场位势指企业在所处产业中的市场地位,它描述了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地位与环境优劣状况。在企业生态位系统中,企业市场位势也是左右企业发展与演化的序参量。首先,企业市场位势产生于企业生态位系统内部,是生态系统内企业竞争合作的结果,市场位势是一定生态位系统的市场位势,离开一定的企业生态位而谈市场位势没有任何意义。其次,企业市场位势对企业的发展与演化起着支配作用,处于有利市场位势的企业在竞争中能以有利的条件获取生产要素并销售自己的产品,从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企业市场位势是企业生态位系统中慢变量。有市场就有市场竞争,有市场竞争就有企业市场位势,市场竞争贯穿企业生态位系统形成、发展、演化的整个过程,市场位势是企业生态位系统中长期存在的现象。再者,企业市场位势是引起企业生态演化的变革因素。企业竞争动态变化,从而企业市场位势也发展变化着。竞争导致企业市场位势交换或重构,从而促进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化。最后,从企业市场位势有序状况可以衡量企业生态系统的有序状况。企业市场位势相对稳定预示着企业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内部高度有序。相反,企业市场位势剧烈变动,则意味着企业生态系统内部竞争激烈,企业市场地位高度不稳定,企业生态位系统高度无序。
(三)企业生态位中空间跨度因子
企业生态位的空间维度既包括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还包括企业在价值链上的空间位置,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包括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和企业辐射范围;价值链上的空间位置包括价值链上所处位置、企业的产业覆盖面和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度。
1、地理区位因子
通常企业的地理区位与企业的可利用资源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例如,大部分企业的市场一般是以企业所在地为中心的一个区域,雇员大部分来自于周边地区。地理区位对企业生态因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市场、消费市场、交通条件和人力资源的获取上。一般来说,优异的地理区位至少应该具备以上因子中的一个,并且地理区位对服务型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制造型企业,因而即使是同一地理区位对于不同产业的企业其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另外,地理区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交通、政治以及经济区位的变化,地理区位的影响作用亦不相同。波特特别强调企业所在区位给企业带来的地理竞争力。它“主要植根于商业环境的本质,……竞争力来自企业以当地的资源,生产出更具价值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力。”
2、价值网中的位置因子
价值网是信息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基于高度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的理念,协调网内成员企业,提取价值创造的新型模式。价值网是三大子网——客户资源网、企业内部网和供应合作网通过实时共享系统和合作机制等联结而成的一体化协同运作的弹性网络。企业在价值网中的位置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处于哪些价值链的交点上,二是企业在一条价值链的哪个部分。一般说来,企业能力范围内所参与的价值链越多,企业与其他企业发生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越小,规避风险的能力就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小。在一条价值链中,每~部分的利益都不相同。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价值链的两端获取利益最大,而处于中间区域的往往只能获得较少的价值。
3、产业发展空间因子
产业发展空间从中观上界定了企业发展的界限。虽然极少数企业开创了蓝海,突破了原先所在产业的界限,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仍然在红海中或者处于红海向蓝海过渡的阶段,因而产业发展空间也就成为影响企业生态位重叠度的一个二级因子。
(四)企业生态位中时间跨度因子
时间要素是判别企业生态位关系的重要维度,时间是一切社会经济现象存在和发生的根本,企业效率和利润来源于时间的节约和利用效率的提高。经营学专家皮特·保罗卡教授说:“只有时间才是唯一最缺乏的资源,如果不管好时间,则无法管理其它的任何事物。”任何对生物或企业生态位的讨论都是以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作为前提的。时间是影响生态位整体重叠度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时间因子:
1、营业时间因子
营业时间是企业时间生态因子当中的核心因素,因为企业的营业收入的获得和竞争的产生主要发生在营业时间内。营业时间是最基本的服务标准,必须合理安排、对外公布并严格遵守。一般来说,营业时间就是企业为顾客服务的时间,要小于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因为营业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与后期的收尾与交接班时间都包括于工作时间之内。
2、企业进入时间因子
企业进入市场先后次序的抉择取决于产品的创新程度、市场环境、产品寿命周期、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应时间、企业资源和企业战略等诸多因素。即:企业按进入市场的时间先后分为率先创新式进入(蓝海战略)与模仿创新进入(红海战略)两种基本类型。在某个特定产业或者行业,企业进入时间的先后直接决定了其初步的市场地位与获利方式。
3、所在产业存在的时间因子
人们习惯于根据产业的存在时间将其笼统地分为启蒙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以哈佛商学院波特为代表的产业分析理论就极为重视企业所在的产业。波特的观点实质上是经典的产业组织范式“结构-行为-绩效”(s-c-p)。波特认为, “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二、基于企业生态位构建的动态核心竞争力形成
(一)企业通过生态位分离战略来形成动态核心竞争能力
在种群生态位中的地位以及所占据的实现生态位宽度,决定着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数量(拥挤状况),也影响着其所面临的竞争强度。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企业间竞争强度越大,企业失败率越高。根据Pianka提出的生物生态位重叠测度方法可推导出网络社会企业生态位重叠公式,公式如下:其中,aij代表企业i和j的生态位重叠值,pu和pjr分别代表i和j对生态位维度Rde利用和占有程度。
几种企业生态位重叠关系见图3:

生态位的重叠,加之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空间的有限,势必引起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使竞争减少到最低程度,企业的综合生态位主动或被动地发生分离,从而达到新的稳定共存的状态,这就是生态位的分离与共存机制。由于生态位重叠的程度不同,分离的过程也不同,最终达到的稳定状态也不同。动态战略就是要使企业间的生态位分离,这样不仅能使全部资源被充分利用并容纳尽可能多的企业,同时还能使企业间的竞争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彼此间的共存。如宽生态位的企业指具有多元化导向的企业,而窄生态位企业指专业化的企业。多元化企业可以适应多维环境,而专业化企业生存在单一环境中。专业化企业所处环境深度适应,而多元化企业则不能最好地适应所面临的每个环境,因此相对来说多元化企业的运作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但多元化企业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强。由于企业环境变化的日益频繁和剧烈,宽生态位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
(二)企业通过生态位因子的进化和突变来形成动态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进化是指具有有限理性的企业在适应环境的变化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其本质为企业在获取资源、利用资源等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惯例在企业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功能类似。企业有生产、管理、营销、投资和研发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惯例,这些惯例决定着企业可能有的行为。每个企业都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惯例,因此,企业行为就可以习惯性地“自动”完成。由于惯例不同企业之间也互不相同,这就可以解释现实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和多样性,而这也正是企业发生“基因变异”和向前进化的基础。而Aurik等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解与分析,认为企业的业务能力因素即为企业的基因,它指企业价值链中的一组可以为企业带来特定产出的价值元素,这些价值元素基于一定的资源基础,如知识、资产或流程。企业的各个基因本身可以组合为企业基因组,这些基本有自己的产品、服务和顾客,在资源的使用上也更为集中。企业基因组掌控企业的“遗传密码”因此遗传密码决定了企业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企业基因可以衍生出独立的业务,即产生变异和创新。由上可知,企业基因是企业组织的内在基础,它制约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行为。企业基因具有稳定性和惯性,并倾向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并“传输”其重要特性。在惯性作用下,不同的企业基因具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即使是相同的企业基因,由于生态环境、员工、资产等因素的差异,也会具有不同的外在表现,由此导致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在特定环境下企业基因与资产、履约人等因素进行有机组合,所呈现出的各类外在表现(如生产规模、员工人数、资金、各类产品、组织架构以及企业组织自身等)。企业在自然选择和生态位构建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新时期的环境和生物基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变,由此导致了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协同进化。在这种协同进化中通过生态位因子的压缩、释放及转移形成了企业适应环境的动态核心竞争能力。
(三)企业通过生态位内外因子匹配来形成动态核心竞争能力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内部的力量还很薄弱,与环境的交互点也不多,整个交互过程强度较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随着企业内部因子的正反馈作用的增强,与环境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企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随着企业发展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与环境交互的数量膨胀,失控点增多,效率下降,这种互动活动的制约作用也变得日益明显起来,迫使企业与环境的交互速度又减慢下来,企业发展过程也就逐渐“停滞”下来,直到下一轮的循环。在企业发展循环过程中,生态位中的序参量作用形成企业生存的环境,同时产生了压迫企业演化的选择,企业运用行为能力驱动内部因子与环境因子进行互动,协调和促进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匹配,以实现自身在环境中的不断演化。从生态位角度看,通过各因子对企业构成要素施加影响,实现了环境对企业的自然选择效应,从企业角度看,通过自身构成成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运用和反作用,实现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见图4。

三、通过调整企业生态位来形成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一)开拓新的生态位空间——重构产业边界
不同的企业有着各自的生态位,不同产业中的企业也有着各自的生态位空间。企业生态位是由企业生态位因子构成的,其中有些生态位因子并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甚至是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有些生态位因子却是企业前进的动力,有利于企业战胜对手,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企业可以跨越产业边界,跳出与同行企业直接竞争的战略模式,不再受制于产业边界的束缚,整合其他产业的优势生态位因子,剔除自身的劣势生态位因子,重新开创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位空间,这样,就完全避免了企业生态位重叠带来的过度竞争,使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这是一种与传统竞争战略完全不同的战略思想,传统的竞争战略指导企业在已知的有限的生态位空间里去击败对手,而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使企业绕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获得了无生态位重叠的生态位空间。
(二)分离原先生态位——重建企业市场边界
企业竞争随着生态位重叠的增大而不断增加,相互竞争的企业争夺利润的结果使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的利润率必然回落甚至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此时,企业的退出或死亡就难以避免。在固守原有生态位和寻求共生生态位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企业应主动从原先的生态位上分离开来,在保留原先生态位部分因子的基础上,通过价值创新,跨越生态位的边界,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并优化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首先要剔除与周边生态位上的企业进行竞争的不必再攀比的因子;-然后减少一些超过顾客需求的因子;其次是考虑增加一些客户原先不在意但又有潜在需求的因子;最后要创造该领域中从没有过的因子,实现价值的创新,从而找到新的生态位。
(三)控制和创新企业生态位——重构企业价值链
竞争是联盟企业间生态关系激化的潜在因素。联盟企业的生态位相近或重叠会使企业之间的对抗变得更为激烈。为了减少竞争,促进合作,联盟企业生态位的创新和控制是必要的。企业之间要根据各方的情况进行生态位的合理调整,控制企业生态位随意的拓展或延伸。同时,企业还要对自身的生态位进行优化选择。企业寻找合适的生态位可以减少或避开与合作伙伴的直接冲突,因此,企业特别是弱小企业能否正确地选择生态位,往往决定着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企业要分析生存环境的特点,立足自身的实力和优势,从价值链、价值网的节点上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寻找和创造新的企业生态位,通过差异化的策略,构筑具有特色的竞争壁垒,求得生存,并成功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友好协调发展。
(四)巩固已有生态位——创造竞争的边缘状态
企业生态位的关系中,以竞争关系最为常见。当企业已经意识到与周边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同相邻企业生态位重叠度增大,彼此关系的紧张程度随之上升时,应考虑采取巩固已有生态位的措施来优化彼此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生态位比较脆弱并且已经受到外部攻击的时候,企业应适当减少已有生态位上的组成因子,保留具有竞争优势的生态因子,随着竞争程度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比较巩固的现实生态位。
作者:胡振华 张宁辉 来源:《当代财经》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