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可能会比较长,积攒有些时候了,集中起来写写,有兴趣的自己看。
文章就写了两个问题:
转型时期的中国;
高校扩招;
1、关于转型中的中国
中国一直以来都处于转型时期,曾经是,现在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正是由于转型,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不符合正常逻辑的东西。很多东西都不能用常理去解释,只能用"
中国特色"去解读。
为什么是转型时期。首先,从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来看,中国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说白了,就是没有一条很明显的让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可能成功或者失败,没有一个模子,没有一个标准。
十多年前,撑死的是胆大的,谁胆子越大,到最后谁就越容易发财。那时谁最会投机倒把谁就成了英雄,成了现在人们所称赞的人才,成了典型,成了标杆。
十多年后的今天,那时投机倒把成功的人们,已经为人父,已经遇到了他们事业上的瓶颈,随着经济的发展,曾经的投机倒把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迷茫着,人们不知道走样去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因为借助以往的经验,什么路都能走通,什么路也都可能堵死。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读书无用论,什么经验实践比学识更重要之类的宣言。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任何想法都可行,因为整个社会都没有定型,只要你认为这条路是对的,就坚持下去,让成功来证明自己。但是,在社会上普遍承认的,基本上还是认读书这条路。毕竟,读了书的,大部分混的都还行。但是反例也有很多,如今很多的成功的人士,学历却都不怎么高,这是转型时期所特有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便造就了迷茫的一代。这迷茫的一代,正受着来自父辈的影响,在父辈的谆谆教诲与自我选择中不断挣扎。
这就转型中的中国,它带给我们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前人的经验,使得我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
为什么畸形,让我们来看看。当今社会,承认什么?哪些人处于上层社会?先分析中国的历史,作为以官本位为主导的中国社会,官位既是人永远的追求。权利不仅仅是金钱的象征,而更是身份地位等各方面的象征。因此,这就走入了一条死胡同,有本事不行,甚至有钱都不行,要当官才行。
鄙人认为,真正来说,比较好的社会,应该是首先承认知识,承认能力,承认本事,整个社会的主导应该是以科技,能力为主导。而做官,更多的在于用人,能够重用有能力的人就行,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应该去当官,而应该去混市场,办实业。整个社会,应该首先承认学着,承认研究人员。这需要一系列的机制.而我国是
首先承认权,再承认钱,最后才承认知识这样一种畸形的社会。
处于上层社会的三类人,第一类人,纯粹有学识的,人不怎么灵活的,专门搞研究的。第二类人很灵活,但是没什么文化,学历不高,但是具有某方面特殊能耐。第三种人,既有高学历,又有学识,人又灵活的。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是畸形的社会在于,最富有的是第一种人既涉及官场,又涉及商场.其次是第二种,纯粹商场。广东很多工厂的老板就纯粹属于这类,自己没多少文化,但是有着一股闯劲,有着特殊营销的本领,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商人的气质。最后才是第一种人,清心寡欲,生活刚好小康,但多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见解,很有见地,很有研究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于此,最富有不是学识最高的,而是做官的。这是一个导向问题,人如果想要变的富有,去干嘛?很显然,做官呗,这样,人人都想着去做官,就不会去追求学识。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报考公务员的人多的原因之一吧。反过来看,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是做官吗?不是,得靠知识,靠科技,靠学识。这就是中国社会畸形最典型的表现。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领导层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很多方面在改进,但是,任重而道远啊。
再来谈谈我们的父母一辈,特指独生子女的父母。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这几代大学生是转型时期的牺牲品,其实连同我们父母一辈,同样受着转型期的苦,最能体现的莫过于计划生育。
怎么讲呢,计划生育,使得只能生一个小孩。那么呢,一家两口只有一个小孩,可他们的父辈们却不是这样。这就直接导致了什么问题呢?这将使得我们的父辈在他们父辈时期所学到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将不会再适用了。这一个小孩和多个小孩的教育方式肯定有非常大的不同,而我们的父母却无从学起,只能靠自己摸索,摸索的好,教育出了人才,摸索不好啊,就造就了很多与众不同的90后。所以,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年代,就会有那么多的怪事发生,比如说什么杀害父母啊,子女自杀啊,叛逆啊什么的,这是转型时期所出现的特殊问题。
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定论谁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我们都还在成长,我们都还没定型,但是,现在的我们多少还是可以看出个将来的。
写这点,只是对我们父母对教育艰辛的探索表示一种敬畏,我们父母是那么多代父母中,比较伟大的一代,因为他们从零开始了对独生子女教育的探索,给了后人研究的经验。
向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致敬。
2.谈谈高校扩招.
高校扩招,是个什么情况呢,我终于明白了,就是原来一个100人的教室,扩招前只有20个人,小班,所有课都是小班教学,老师上课,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掌握的非常清楚,师资力量那可更没的说。扩招后,100个人的教室,坐的是120人,扩招嘛,努力扩呗。这就出了很多问题。首先,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室容纳不下,很多人想学,但是条件不允许啊,教室那么小,坐不到前面,上课听不清,既然听不清,就干脆不听,不听,就干脆不学,不学,就这样荒度大学时光.这是一个直观的表现.因此,这就是高校扩招,当然,这个例子有点夸张,但事实与这个差不了多少。
之前招的少,人都是精英啊,你不努力都不行,天天这么多眼睛盯着你呢。现在,你是想学都不行,条件不允许啊.条件都不允许我学,你叫我学什么。之前招的少,各项硬件条件也宽松,资源也多,毕竟也就那么几个人,老师呢,也是亲力亲为。教过的人,多少也还认识,这学生什么情况,也清楚。现在.人都多了,估计自己教了些什么人都不知道,就是我想知道也难啊,人多呗,我想亲力亲为都不行咯,这就是高校扩招,培养出来的人水平普遍下跌。
本科教育的扩招,精英其实很少,因为整个氛围都不行。当然,也有好处,让更多的人上了大学,有机会离家四年,每月不愁吃,不愁穿,悠闲的先过几年。当然,也有让全国人民的素质提高。可是,提高归提高,人的素质越高,象我这样的精明的人就会越多,就越难管理,凭着中国的管理水平,这么些人,如何管理,我看还是个大难题咯。
说了本科,再说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扩招,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是推迟了人们接触社会的时间,这个意味着什么?意味在退休时间一样的情况下,你比其他人少工作了三年,意味你的社会化思想比别人晚形成了三年.也许也就仅仅三年吧,虽然不多,但是问题其实很严重.主要是这三年的付出得不到其应有的回报.
研究生扩招.直接导致的是晚婚晚育,导致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从而影响下一代.
研究生扩招啊.这个影响大的很哪.人读书读得越久,读到越高的学历,所要求的回报就会越高.因为读书读了这么久.风险大呗.风险与回报成正啊.但是,这个社会是否又需要那么多研究生呢?研究生的回报是否能够达到其预期的期望呢?这些问题虽然说不清,但是心里多少还有数。
因此,高校扩招.是教育部典型的不考虑人员供给和需求所导致直接后果.你让本科生去干专科生或者更低学历的人干的事,让研究生去干本科生干的事.你这算什么?典型的浪费国家资源,典型的想引起社会动荡.怎么个引起社会动荡法?你寒窗苦读,倾全家所有读完研究生出来,发现现实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找不到高回报的工作,你觉得你所学到的东西没地方用.你不郁闷死?这个人一郁闷.不得个什么小病.得个什么小病改天就暴动我告诉你, 你信不信.所以说啊...
虽然我也是赶在高校扩招下所进入的二本院校,进入大学的确改变了我很多观念.才让我看清了这个事实.我总觉得,迟早会发生点什么的.只不过现在这些都还在进行中,结果还没出来呢,到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了。
写的很杂,言语甚至都有些问题,只是按照自己的意识流写的,望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