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954 47
2004-12-31
1994年4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经济文化月活动。在开幕式上邀请了七八位北京经济学界著名人士到会发言,每人限定1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许多经济学家言犹未尽。会上大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教授作了7分钟发言,提了七个经济学的普通问题,难倒了不少北大师生。
  他认为经济学知识是每个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应具备的,所以现在高中和大学里都要教政治经济学。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能否传授有用的经济知识却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他出了七个普通问题,考一考非经济专业而学过一般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如果大部分问题都答不上,就证明当今的经济学作为一门大学里的公共课有加以改造的必要。这七个问题都不是冷僻怪题,但看来容易,却真难回答。七个问题激起了北大校园内一阵不平静的思考。
  
  下面就是茅于轼教授所出的七个题目:
  
  1.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从简单劳动如餐馆里洗碗,到复杂劳动如外科手术大夫,几乎一切行业中中国的从业人员所得到的待遇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的待遇。我们也可以不用货币收入,通过汇率折算,而可以直接比较吃、穿、住、用、玩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一结论仍旧成立。
  有的经济学家解释说,一般而言,美国工人使用的工具先进,所以同样劳动产出的价值较多。可是拿洗碗,理发等服务业来说,工具的先进并不起多大作用。再说中国也有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那甲工人的待遇仍不能和美国工人衍比。
  由于穷国和富国同工不同酬,当他们之间发生贸易时,富国包含少量劳动的产品可以交换穷国包含大量劳动的产品,因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富国剥削了穷国。可是在没有贸易往来时,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旧存在,这显然不能用剥削来解释。正因为存在这一现象,所以不少人希望移民到富国去,使自己支付同样的劳动能得到较好的享受。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唯一的泉源。根据这一理论,质量和数量相同的劳动应该创造出相同的价值,可是政治经济学从来没有对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作出任何最起码的解释。
  
  2.投机活动是否创造财富?
  
  这里我们将投机活动定义为一些人既不生产又不消费,买进只是为了卖出,并从买卖差值中赚钱的活动。这包括房地产、股票、期货的投机,也包括囤积居奇,制造价格差别从中渔利的行为。
  如果投机活动不创造财富,那么投机赚的钱只是一种变相欺骗,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口袋里,那就和赌博没多少区别。世界各国政府多半禁止赌博,却极少禁止投机。
  如果投机钱确实创造了财富,那么这一部分钱应该计人国民生产总值。那么请问,投机分子为谁服了务?生产出了什么产品?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3.交换能否创造价值?
  
  据说,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等价交换,意思大概是说买卖双方谁也挣不了谁的钱,同
  时谁也不会吃亏。可是做买卖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而是为了赚钱。无论是国际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任何一笔双方积极参与的公平交易,都同时为双方带来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做买卖永远都能赚钱,蚀本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双方出于自愿同意,任一方赔钱的交易是做不成的。
  如果承认了交换能赚钱,试问这新增的价值从何而来?
  假定一头羊与一柄斧交换,交换之前和交换之后都是一头羊一柄斧,仅仅是变换了他们的所有者。从劳动创造价值来看,交换能创利更不能自圆其说。
  你是相信交换能创造价值,还是坚信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你的理由何在?另一种说法的错误何在?
  
  4.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货币之所以有价,是因为它有购买力,因此货币交换的比例显然应该等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这种论断大量地流行于当今肤浅的教科书里,但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两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取决于买什么东西。例如,用美元买汽车,其购买力约为人民币的20倍,但用美元买旅游鞋,两块美元也顶不上一块钱人民币。实际上,正因为买各种商品时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价不同,才有国际贸易发生。用美元买汽车便宜,而用人民币买旅游鞋便宜,所以才有中国出口旅游鞋进门汽车。
  对上述问题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的供需情况,当用人民币买美元供不应求时,美元汇价上升,反之则下跌。然而这一答案只是对现实的描述,井未从经济理论上加以说明。譬如这样的汇率和购买力比较有什么关系?这种汇率有什么特点?它是有利于两国,还是不利于两国,或有利于其中的某一国?
  
  5.“有计划、按比例”有什么错?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有计划、按比例”。每当国民经济出毛病时,我们总可发
  现是某种比例失调所引起的,所以事先把比例掌握好,就不致发生比例失调的毛病,因而才有“有计划,按比例”的说法。市场经济则是靠着成千上万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它无疑带有盲目性。当然价格确能调节余缺,因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从而消费增加,生产减少;供不应求时则相反。然而这种余缺调剂能否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比例,却没有任何保证,是什么理由,我们竟放弃了这个基本规律,改换为市场的盲目调节呢?
  
  6.钱能不能度量价值?什么条件下它能?什么条件下不能?
  
  我们知道,凡是不能交换的东西,都不能用钱度量其价值。健康是有价值的,然而不能交换。一个人生了病,不论他愿意出多少钱给别人,也不论别人有多愿意用自己的健康去交换钱,事实上也无法做到。除了健康,还有友谊、爱情、创造欲望和好奇欲望的满足等等,也都不能用钱交换。
  那么,凡是能交换的东西是否都能用钱来度量其价值呢?工厂产品的价格高于它原料的价格,其差价是否精确地表明了工厂创造的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即使工厂内部的生产状况完全照旧,它创造的财富是否也相应地变动?一个人做生意赚了钱是否证明他创造了价值?
  
  7.是什么决定了一物的价格?
  
  我们知道,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一般而言,产品的成本是企业已知的,所以上述问题也可以表述什么决定了利润。
  利润的变化很大,有时可能是负的,这就是企业亏损;有时可能超过了成本,使利润率达到百分之百。企业没有不希望多赚钱的,那么是什么限制了利润呢?
  合理利润又是多少?如果你是一名物价检查员,你将如何去执行任务?利润率达到什么水平可以称之为暴利?如果你认为利润率达到50%以上就可以算暴利,你如何去说服坚持10%作标准的人?
  
  问题已经提了出来,答卷平均能评多少分,没有人统计。但从北大校院内沸沸扬扬的议论来看,大家开始反省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是否有助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大业?这种教学究竟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大学教学本来应该领先于现实的发展,可是这一门课程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当然,这些司题并不是仅仅针对北大的。但几十年来北大师生一直是我国学术和文化的先驱者,也许会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上率先行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2-31 19:50:00

too old,以今天的研究生水平,这些题目已经意义不大了。我给出几个简单的答案,不一定准确。

1、边际生产力不同。2、降低交易费用,间接创造财富。3、取决于对价值的定义,如果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则答案是肯定的。4、汇率在严格假设下是货币的价格,早已为人所证明。5、错在难以解决信息和激励问题,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6、有选择、交易、竞争,就有价格,只是形式不同而已。7、利润取决于市场竞争,世界上现在恐怕没有政府部门会对利润率进行限制的,不知茅老说的是哪时代的政策。

答毕。元旦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 18:22:00
以下是引用nie在2004-12-31 19:50:31的发言:

too old,以今天的研究生水平,这些题目已经意义不大了。我给出几个简单的答案,不一定准确。

1、边际生产力不同。2、降低交易费用,间接创造财富。3、取决于对价值的定义,如果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则答案是肯定的。4、汇率在严格假设下是货币的价格,早已为人所证明。5、错在难以解决信息和激励问题,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6、有选择、交易、竞争,就有价格,只是形式不同而已。7、利润取决于市场竞争,世界上现在恐怕没有政府部门会对利润率进行限制的,不知茅老说的是哪时代的政策。

答毕。元旦快乐!

(转)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经济学》中写道: “水的效用在整体上并不决定它的价格或需求。只有最后一杯水的边际效用才决定它的价格。” “因为人们可以自由决定买不买这最后一杯水。如果水的价格高于它最后一杯水的边际效用,那未,最后一杯水便卖不掉。因此,水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到它正好完全等于最后一杯水的有用性质时为止。” 我们说,如果市场完全是由消费者(需求方)独自主宰的话,这个分析可能是正确的。问题是,商品交换是关系到占有者和消费者双方利益的事情,它不可能完全由消费者说了算。你说消费者“可以自由决定买不买这最后一杯水”,而相对地,占有者也一样“可以自由决定卖不卖这最后一杯水” 。实际是他也并非一定要卖出这最后一杯水。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即会明白这一点。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假定第一杯水的边际效用为100个效用单位,最后一杯水为1个效用单位。相应地,从第一杯水开始,每增加一杯水,水的边际效用即以1个效用单位递减。同时假定每1个效用单位的价值(价格)为1元的货币(人民币或美元等)。这样,如果按照萨缪尔森等人的说法,水的交换是以最后那一杯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价值(价格)来进行,则第一杯到最后一杯,假定为100杯,全部卖完后,占有者(卖者)的总收入为“100杯×1元/杯”=100元(货币)。那么,如果占有者宁愿不卖最后一半量的水,即只卖50杯水,这样他就可以按第50杯水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价值(价格)出售它的前50杯水(因为现在第50杯水为最后一杯)。第50杯水的边际效用是51个效用单位,对应的价值即是51元/杯。现在占有者的销售收入是50杯×51元/杯=2,550元。这时占有者的收入已远远超出卖完最后一杯水(即第100杯水)后的收入,那么,他还有必要去卖掉那最后的第100杯水或后面的50杯水吗?他管你消费者是否还很需要这些最后还未卖出去的水,是否还极度干渴!甚至他卖出最先10杯水的收入(10×91元/杯=910元),已大大超过100杯水都卖完后的收入;而只卖出第一杯水的收入(1杯×100元/杯=100元),也已抵上卖完100杯水的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 18:29:00

个人感觉,这七个经济学的“普通问题”,要是“难不倒不少(经济学专业的)北大师生”,反而奇怪了。

“考一考非经济专业而学过一般政治经济学的学生”,是这七个问题的目的。其实,无论是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思考过程都胜于答案。关键不在于是否给出答案,而在于是否给出经济学的思考逻辑。这七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启示人们培养经济学思维——以经济学提出的概念体系理解所谓经济现象。

如果回答者在概念上就与茅老不一样,即使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恐怕这些答案也与茅老预想的不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 19:51:00
“其实,无论是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思考过程都胜于答案。关键不在于是否给出答案,而在于是否给出经济学的思考逻辑。这七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启示人们培养经济学思维——以经济学提出的概念体系理解所谓经济现象。”不知道sungmoo能否择上述七题中一、二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一下经济学的思考逻辑?在我看来,这七个问题中,好几个是可以见仁见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 09:43:00

茅老旨在用这七个问题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发难。

按茅老的意旨,回答它们应该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不能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

如果采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思考的,但不会有统一的公认的答案(当然,这句话是废话。本句只想说明,即使用所谓西方经济学来分析,也不会得到统一的答案),因为许多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本问题是没有确定答案的。

个人猜想:

1:不谈“同工”与“同酬”各是什么含义,如果美国的人口结构与人口总量与中国一样,可能“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弱一些。人们愿意去美国享受更高的报酬率,但如果移民的人没有限制,多得不得了,美国的报酬率应该跌下来。

2:不谈“投机”与“财富”的定义各是什么,信息流动是经济运行必需的(也不管这一过程是不是在创造“价值”),投机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传播不能总保证高质量——除了这句废话之外,估计我们什么也谈不了。

3:必须在“等价交换”的概念上取得一致,才能探讨“是与否”的问题。当然,不取得一致,做出同样的预测也可以。可以绕开“是与否”的问题。

4:谁如果回答了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谁如果精确预测了汇率的走势,谁就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存在,这样的人一定不存在。

5:“有计划、按比例”无论对错与否,关键是难于操作。讨论对与错是第二位的问题。

6: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与不能,是不能穷举的。这个问题启示的是,讨论什么是货币。

7:“什么决定价格”引出的问题是“什么叫决定”。这是哲学问题,不是经济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