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大账”于4月15日“出炉”。经济上行、物价稳定,一系列重要数据向人们描绘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然而,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环境,调控政策面临多重选择的难题。要步入新一轮可持续的繁荣期,有关方面仍待付出巨大的努力。
经济增速上了台阶 内需情况不容乐观
11.9%,今年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令人眼前一亮。这一增速,不仅一扫去年同期6.2%的低迷,而且比上一季度的10.7%又上了台阶。
“经济增速一季快于一季,回升势头进一步发展。经济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判断。
“不应该过早乐观,更不应该过早作'过热‘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当前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存在不确定因素,而去年基数前低后高也容易造成今年增速前高后低。
内需情况也不乐观。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虽然投资和消费的增速在一季度继续提升,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速有所下滑。中国经济正亟待稳定、内生增长的接续力量,而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水平还待提升。
价格水平总体温和 楼市价格大幅飙升
2.2%,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同比涨幅让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3月份的CPI环比甚至出现了下降。
“CPI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总体上基本稳定。”李晓超说,在一季度CPI上涨中,翘尾因素拉动了1个百分点;低温雨雪天气因素使鲜菜鲜果涨幅加大,食品价格对CPI上涨拉动了1.64个百分点。
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胀的压力仍在积累。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在显现,强化了通胀预期,特别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比较突出。
此外,充裕的资金还影响着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的走势。去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价格上涨超过60%,楼市价格大幅飙升。在一些热点区域,房价一个月上涨超过10%、一年上涨超过100%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加重了通胀预期。
调整压力不断上升 调控难度不断加大
经济增长依然依赖政策,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资出现反弹,通胀预期不断上升,正处于恢复期的中国经济,面临如此复杂的局面。
“去年我们是全力保增长,因此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实现这个目标。但今年目标不是唯一的,这样调控的难度就非常大。要兼顾,要根据时局的变化而调整。”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
“短期政策是解决不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长期问题的,必须尽快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长期存在的问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方面。”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当前,要坚决贯彻落实近日发出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在钢铁、水泥等九大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消费热点,抓紧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
作者:刘铮 王宇 任芳 来源:《浙江日报》2010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