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652 11
2020-02-14
吴本龙 发表于 2020-2-14 20:59
你创造“用效”这个词没有意义,因为除了你自己,谁也不会接受这个词。我觉得,区分效用和边际效用还是另寻出路比较好。萨伊说:“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这个定义符合世俗观念,是正确的。这种效用具有自然属性,不可能递减。边际效用所说的效用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器官所感受到的效用能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人感受到的效用”才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所说的效用。如果我用词不当,请君帮助斟酌
这个石开石大师,是用文盲小公主的刁蛮任性,和某某的睁眼说瞎话,文文弱弱地反马克思。

傲娇又矫情,文盲又文明。
就是嘛。就是嘛。人家说是就是嘛。不对嘛,不对嘛。大马就是驴,驴就是鹿嘛。诸如此类。
他大讲,马克思说啦,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就是价钱,价钱就是交换比例。诸如此类。
就这个。

他其实语文不成熟,思维不成个,是个死记硬背或者囫囵吞枣的初中一年级尖子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2-14 22:13:55
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是有用物。


萨伊说的效用,是有用性,物性。这可以看成物的本身的自身的属性。

效用的另一解释是效果作用,这可以看成物品被人们使用中的关系,或者看成人们对物的使用活动、使用过程。

效用的还一解释是物品被使用的效果作用,所引起的主观评价(对这个效果作用的评价),或者,所导致的主体满足。


边际效用论所说的效用、边际效用,不过是变相曲折表达物品数量、货币数量,是货物货币的函数、影像。
那么,这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或许有什么用处、好处。但是,这作为一种理论观点,那就拙劣落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14 22:15:44
效用的另一解释是效果作用,这可以看成物品被人们使用中的关系,或者看成人们对物的使用活动、使用过程。

------这个意思是说,效果作用,是物品被人们使用当中,产生出现的那个相互作用。

譬如石开石吃糖果,小孩爱吃糖,一吃就甜香。那么这个甜香,不是糖果,也不是舌头,是糖果舌头,舌头糖果啊。

不但甜香,还甜美。这个甜美,就不仅仅是感官了,还大脑呢,还精神心理。

那么推而广之,不光是五官,感官等等,也包括人们的生物反应(吃中药能治病,身体好转了),和精神反应、社会作用(穿花衣裳心里美和笑开花。办婚礼用白婚纱不吉利效果差,等等),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14 22:20:40
1993110 发表于 2020-2-14 22:15
效用的另一解释是效果作用,这可以看成物品被人们使用中的关系,或者看成人们对物的使用活动、使用过程。
...
再譬如,大眼睛,长得美。

可是,牛眼睛更大,水汪汪的,没有人说美不美。

所以,所谓大眼睛漂亮,这个不仅仅是生物学感官,那还有人类社会的社会化“感官”。

所谓美,这是对象和主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其中包括人们的各种“感官”做出的反应。



对象和主体之间引发的生发的关系,互相作用,叫做所谓效用,效果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14 22:22:08
这个效用不效用的,通常来说,也没什么用,多大用。不排除有例外,意想不到,等等。

社会的经济运动,人们的经济活动,那无非就是三种量:货物的量,货币的量,劳动的量。

其中,劳动量是基准量。

其中,没有什么效用量。

其实,效用不效用的,那还是依赖于货物、货币、劳动。

产品的效用是什么?是产品啊,万千的效用,那不还是在于产品吗。任何的效用,不还是产品的函数吗。


至于边际效用论等等,那就拙劣了,落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14 22:35:37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2-14 22:00

效用,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被定义为消费者消费一定商品数量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在斯密的文章中的意义是用途、功能、使用价值之类——这一点您说的非常正确。
出现了一个效用,两种意义怎么办?
斯密文章的效用改为功能,教科书中的效用改为用效。问题可以圆满解决。
当然,我人微言轻,很难按我说的改变。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的。
满足程度的话,可以叫用果嘛。石开石享用糖果,后果很满足啊,食果很大。

那个石开天大师,把西方经济学的基数效用论,创新发展发明成为,百分数效用论。基数1不是1,是百分百。基数八十不是八十,是百分之八十。

进一步还能发明创造出创新,把1/100这个小数,改称戈森,1=100/100=100戈森。


其实人人皆知,就连西方经济学自己,都抛弃了基数效用论了。

他还在这里翻新剩饭残羹,焐热了,美其名曰创造了发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