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547 0
2010-04-21
        熊彼特在其方法论巨著《经济分析史》开篇就谈到了经济学家在做研究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受到“先入之见”或者“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逻辑体系。因此,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第一篇给经济科学下的定义并不是按照是否使用所谓的“主流模型来做判断的。而是以一个经济学家是否遵循并使用了被绝大多数业内人士所承认的分析方法。毫无疑问,只要遵循了经济学中建立假设、抽象模型、逻辑推导、实证分析这一过程,我们就可以认为该研究者是一个主流经济学家;他的研究结果(一般以模型为表现形式)有可能逐步融入主流教科书中。
        下面,我举个例子:

        论坛中有人认为“郎咸平的‘中国ZF的4万亿投资是错误的,是一锤子买卖。’观点是非主流的”。这个判断内容是否正确暂且不提,只是按照前面的讨论可知,该判断本身是不科学的。因为,主流宏观经济学在探讨投资模型时没有加入投资产业部门的假设,当然也就没有办法进行这方面的分析。正是在忽略了投资于不同产业部门的现实基础上才得出了“乘数原理”。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在投资模型基础上加入不同产业部门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密逻辑推理,再经过现实数据的检验,那么它就可能被大部分业内人士所认可,并会逐步进入将来的经济学教科书中。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以是否运用“主流模型”来判断一个研究成果是否属于主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