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对人大经济学综合考试特点的认识:
人大经济学综合考试从表面来看知识点难度并不高,其测试的目的更注重对一个人经济学功底的检测。因为它不像其他学校会开始就问你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你不知从何下手,人大的专业课会让你下手,但不一定让你的高分。原因就在于它会测试你延伸的内容到底会有多深,越是深刻,越是旁征博引,越是能够显示答题者知识面广泛,就越能得到高分。
因此,对于一个只有三小时的考试,三四个名词解释,或四五道简答,两道计算,三道论述题,貌似题量很小,实则让你答得东西就像写八九篇论文,而且论文的素材是靠你平时的积累。所以分数的高低,不在于你是否看过这些出题所涉及的理论,是要看你能将这些理论说的多深,你的答题点有多广。
二,我的准备方法:
每个取得高分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办法,但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有些方法会与一般人一样,就是要看书,看那三本书,尤其西经的宏观微观,我看了很多遍。但是这不是我取得高分的真正原因。我的两个特殊地方是——
一个是:在八月中旬的时候,我开始按照题目总结我的笔记,我不用笔,用电脑敲,我参考的资料是一本去年保险专业第一的笔记,以他的为蓝本,将可能出现的题目一个个逐一列出来,然后之前我在网上下载了不少人大经济的电子版资料,里面有些题或者知识点。
然后我又借来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方福前老师的西方经济思想史之类的书,按照高鸿业老师书的提纲顺序,将可能出题的地方全部将以上资料相关的知识点都复制或者打印到了电脑里。最后进行打印。然后以后继续复习,并以我这个西方经济学综合笔记为蓝本,不断补充我所遇到的新的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也按照这种方法,我使用的书目主要是宋涛教授的政经和张宇老师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还有徐茂奎教授的MBA教材,还有就是在学校数据库上下载的人大教授的一些论文。然后按照海文专业课辅导班的资料,可能出的题进行了以题为主线的总结,最后书上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不过最后也没考。这样打印下来,能有将近四五万字。可谓心血结晶,最后考试上的题在上面可谓是基本没有漏网的。最后由于时间紧,而且也不能全部背诵,我就按照答题点背了两遍,最后实战检验,效果不错。
另一个是:考前模拟,这对人大经济综合可谓相当地必要,我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历年真题模拟了一遍,然后又对照以上的综合笔记,检查哪些话多余可以不答,哪些却没有答。最后又对我的综合笔记内容作了简化。形成实战笔记。而通过模拟我也对人大经济综合的时间做了安排。答题策略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方略,从而取得了好成绩。
以上就是我复习专业课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对即将考研的你有一定的帮助。祝大家一路走好!
人大的经济学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一,冲刺起来难度不小,尤其是对于跨专业、跨学校、跨学校又跨专业的考生来说难度更大。暑期是专业复习的黄金时期,大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打好专业课的基础。
复习目标
暑期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快速建立起对本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尤其是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做到这一点能够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点睛指导
时间安排:保证8月31日之前将所有的参考书目看一遍,这是最低要求,其间的详细时间计划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但必须扎实的将参考教材走一遍。其间对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要重点攻关,并要做记录。
西方经济学
建议以人大社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为核心,参考人大社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人大社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目前最新的中译本是第八版,但推荐第七版)。尽管人大考研的程度可能到不了那么深那么细,但可以辅助理解高版《西经》中的很多知识点。人大的经济学不爱考数理,但是很爱考渊源,这远远中有时候又包含了数理和推导。因此指定教材和涉猎面之间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无论扩展的目的、程度、时间,都要紧紧围绕知道教材。
平时可以涉猎一些财经类报刊,尽管国内该类报刊水平普遍不高,但多少可以了解一些经济新闻,且可以挑其中专栏文章来读,这些文章多为知名经济学家或业界专家约稿,这部分文章还是值得一读的。
政治经济学
政经与西经略有不同,在以高教社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同时,要了解政经考试的特征。一方面,资本主义部分,所有的书都类似,高级政治经济学没必要看。而社会主义部分,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思路的部分,与每年的政治气候高度相关,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复习这部分时候紧紧抓住“与时俱进”这一原则。
习题
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推荐复旦社尹伯成的《西方经济学习题解答》、石油社金圣才的《真题详解》,了解出题方式、掌握大体技巧、检测自己的基础是否已经打牢,并要对那些没有牢靠掌握的基础点进行记录,以备强化阶段进行重点攻关。还要检验自己能否把前后知识能否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