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5-9 11:35:00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0:09
我允许您辨真伪啊,您辨一个给我看看。

迄今为止,除了胡说八道之外,还真没有看出你竟然有什么处理史料的能力。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5&from^^uid=975187
         呵呵,你的论据好像多有说服力似的。要是引用的都是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外加臆测,还不如道听途说。
这种纯粹是置气的话还是不要说的为好。道听途说倒比史书的记载更有说服力——如此说来有一天你出息了根据道听途说修出一个什么史来,再来一个借二步来也如法炮制一番,岂不令新来的怀玉其罪无所适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1:42:14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0:59
在借一步拿出有力的证据之前,其观点是没有说任何服力的。争论下去,纯属浪费时间。我看就此打住,等你拿出证据时再说。我看还是回到最初关于利息的问题上来。
引起这些争论的原贴没找到,如果你愿意则找来。咱们直接就问题本身进行。如何?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5&from^^uid=975187
       张三李四同志一口一个史料如何如何,很像某些专家的论调,在文字里研究文字,研究出什么来了。这些史料您还是甭加工了,添乱。你除了背诵二道贩子的史料,有没有别的东西。
就之前涉及到的内容而言,你不从文字中——确切地说是从史料中研究,你从哪研究?你的县志是文字吧?民俗可不算文字。但你能从民俗中研究出这里的问题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1:46:57
民俗是经济历史的缩影,没有什么民俗真正的独立于生产经济的活动和体制。我就是这么看问题的,一个人看历史总不能只看文字,既然编撰的历史很近越要考察,因为也许他只反映一些非本质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1:49:28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1:18
一开始我的初衷不过想说,封建社会存在一个完全的寄生者阶层,即不关心其产业,也不生产。就举了个田庄的例子,不想话题越来越远。换句话说,所谓管理根本可能和所有者不相干,也就是说现在谈利息问题,不能将某些一直存在的因素考虑,毫无原则的解释一切时代的利息问题,那根本就没法认识问题。风险和不确定性自古而然,但对于利息根本没有概念的人,如何会把不确定性当作提高利率的考虑的因素呢?
所谓毫无原则,那不过是你的视界狭隘而已。关于资本收益的正当性问题,我在多个贴子里说过,不是你没看过,就是健忘,再就是无法理解其意。
而至于最后两句话。岂未免武断——不知道万有引力,却并不等于不知道苹果熟了不会往地上掉。更不要说,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所有者是否承担风险不在于他知道不知道,而在于有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1:52:24
就之前涉及到的内容而言,你不从文字中——确切地说是从史料中研究,你从哪研究?你的县志是文字吧?民俗可不算文字。但你能从民俗中研究出这里的问题么?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实际似乎总比研究者的大脑清醒。以我个人为例,我在上农业经济学的课程是听到的最为荒唐的事情是,有位老师居然说游牧民不种粮食,没有耕地。这和我的生活常识相反,后来我查了查书,原来这是西方六七十年代的东西,现在这帮先生们终于承认农耕存在与纯牧区的事实了。有些事情,经验和直觉比二道贩子好的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1:53:51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1:29
马克思对利息的看法,由于他在很多地方都是用一种一般性论述和抽象,和资本主义下的描述分开展开的,而后来的人却把他混作一块,因此被人诟病。但是这个思路并没有问题,相反利息理论,在我看来是西方经学理论中最为糟糕的部分。几乎谈不上什么理论,简直是一大堆拼凑的东西。
    谈到心理预期,却不问预期的分类、机制,成了任何心理波动的代名词。
    谈到不确定性,却不过为了证明最大化效用的理论的合法性。
这个问题要是说起来,岂怕又是无体无止了。
单说这个不确定性。你认为有没有不确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1:59:55
这种纯粹是置气的话还是不要说的为好。道听途说倒比史书的记载更有说服力——如此说来有一天你出息了根据道听途说修出一个什么史来,再来一个借二步来也如法炮制一番,岂不令新来的怀玉其罪无所适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我在这里也没说自己的比张三李四的材料更有说服力。我看问题就是这么看的,学校包括前辈的观点,学的时候,反正我的态度是老老实实的学,但是你让我说那一个比那一个仅从字面上看谁比谁高明,更加有说服力,这种判断我一般不做。高明不高明,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没有能力判断的情况下,我的看法是平等看待,不强迫,也不说服。
    要是学术也是一种商品的话,那不是卖着一个人说了算的,买者也是要参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2:06:40
154# 怀璧其罪
  不确定性是客观上存在的,我也没说不该有利息,既然有了商品,为什么不能有利息。我要说的是:苹果砸到头上,是苹果砸的,而不是万有引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2:14:17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1:59
这种纯粹是置气的话还是不要说的为好。道听途说倒比史书的记载更有说服力——如此说来有一天你出息了根据道听途说修出一个什么史来,再来一个借二步来也如法炮制一番,岂不令新来的怀玉其罪无所适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5&from^^uid=975187
        我在这里也没说自己的比张三李四的材料更有说服力。我看问题就是这么看的,学校包括前辈的观点,学的时候,反正我的态度是老老实实的学,但是你让我说那一个比那一个仅从字面上看谁比谁高明,更加有说服力,这种判断我一般不做。高明不高明,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没有能力判断的情况下,我的看法是平等看待,不强迫,也不说服。
    要是学术也是一种商品的话,那不是卖着一个人说了算的,买者也是要参与的。
哎呀,这话我爱听——你否定了劳动价值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2:15:5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2:06
154# 怀璧其罪
  不确定性是客观上存在的,我也没说不该有利息,既然有了商品,为什么不能有利息。我要说的是:苹果砸到头上,是苹果砸的,而不是万有引力。
这不就结了么。问题只在于,什么情况下的资本收益是不正当的。这个我有述呀。你可以具体反驳那种观点嘛。
至于苹果问题,没有万有引力,那苹果止不定跑哪去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2:21:28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1:52
就之前涉及到的内容而言,你不从文字中——确切地说是从史料中研究,你从哪研究?你的县志是文字吧?民俗可不算文字。但你能从民俗中研究出这里的问题么?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6&from^^uid=975187
实际似乎总比研究者的大脑清醒。以我个人为例,我在上农业经济学的课程是听到的最为荒唐的事情是,有位老师居然说游牧民不种粮食,没有耕地。这和我的生活常识相反,后来我查了查书,原来这是西方六七十年代的东西,现在这帮先生们终于承认农耕存在与纯牧区的事实了。有些事情,经验和直觉比二道贩子好的多。
他是指什么年代的游牧民族呢?难道你认为任何时代的游牧民族都种粮食吗?这我倒要请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2:45:34
他是指什么年代的游牧民族呢?难道你认为任何时代的游牧民族都种粮食吗?这我倒要请教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任何年代的游牧民族可能都是种粮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2:48:05
哎呀,这话我爱听——你否定了劳动价值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劳动价值论就这么否定了,也太简单了,劳动价值论不是死人的理论是活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2:49:45
这不就结了么。问题只在于,什么情况下的资本收益是不正当的。这个我有述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你的确说了,就是说的不彻底,一直走到了另一个错误的极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4:24:52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2:48
哎呀,这话我爱听——你否定了劳动价值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6&from^^uid=975187
        劳动价值论就这么否定了,也太简单了,劳动价值论不是死人的理论是活着的。
劳动价值论是特指于谁的你不会不明白。
否定是指你观念的否定,而不是论证的否定。
活着的?如果我愿意,我也可以说我的观点是符合劳动价值论的——这我恰恰说过,但那不是马的。社会需求在马那里是不关乎劳动的价值的(这个不是那种他的物有用无用的话的意思),当然,如果你现在说你之前说消费者的参与并不是意指价值判断。那么你就当我这话没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4:29:42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2:49
这不就结了么。问题只在于,什么情况下的资本收益是不正当的。这个我有述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6&from^^uid=975187
你的确说了,就是说的不彻底,一直走到了另一个错误的极端。
原闻其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4:33:4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2:45
他是指什么年代的游牧民族呢?难道你认为任何时代的游牧民族都种粮食吗?这我倒要请教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6&from^^uid=975187
任何年代的游牧民族可能都是种粮食的。
先不说你这里的可能二字。
我问点技术性的问题。
游牧民族在一块地方能够呆多久?
撒下种子多久能够收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4:42:28
我问点技术性的问题。
游牧民族在一块地方能够呆多久?
撒下种子多久能够收获?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还有更加技术的问题,一个游牧民族需要多少牛羊才能养活自己,肉食和奶制品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吗?
     我童年的记忆是撒下种子可以不管,过一定时间来收获。
     你知不知道食物来源构成不合理,才会导致游牧民族最终离开一个地方的。而在一个限定的区域里食物来源较充分,游牧民族就可能向农耕转化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4:43:35
165# 怀璧其罪
就当没说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5:30:01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4:42
我问点技术性的问题。
游牧民族在一块地方能够呆多久?
撒下种子多久能够收获?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7&from^^uid=975187
还有更加技术的问题,一个游牧民族需要多少牛羊才能养活自己,肉食和奶制品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吗?
     我童年的记忆是撒下种子可以不管,过一定时间来收获。
     你知不知道食物来源构成不合理,才会导致游牧民族最终离开一个地方的。而在一个限定的区域里食物来源较充分,游牧民族就可能向农耕转化呢?
如果仅就肉食本身来说,一年一人有七八头羊可以活命吧?(一只大概有六七十千克吧?这你最清楚了)。据介绍——没办法,我只能相信史学家的说法。以匈奴人为例,他们的畜牧业是极为发达的。生产极为繁盛。估计仅就食物供给量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当然,我也是猜测)。至于你说食物构成问题。商品交换即可解决,这古已有之。但是,问题并不在这里。游牧民族有少量种植之说,史书有记载。那些历史学家不会忽视这一点吧?林干提过,斯塔夫里阿诺斯提过。后者的书恰恰是在上世尼七十年代初出版的。你说的那老师的说法。恐怕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不应当将其归咎于国外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6:15:58
问题就在这里,人,只要你是人,不论阁下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吃的食物是极其重要的,没有粮食的结果就是营养不良和消化道疾病。只有从食物结构上才能解释清楚商品交换的必要性,也能解释半定居状态的游牧民族力量突然增加的问题,这种方式正是最后导致游牧民族大规模破坏农耕文明和彼此冲突的根源。商品交换未必交换的是粮食可能是盐。
    举例来说,小米这种谷物,必须搭配其他肉制品或者奶制品才能使营养平衡。另有一方面,肉食性食物和奶制品和谷物搭配方能消化。这是游牧民族不能避开粮食的原因之一。从畜牧业本身来说,一定的谷类储备也是必要的,这是再生产的条件,春季的牲畜生产、幼崽哺育如果缺乏谷物也是灾难性的。游牧民族生产的不稳定和对畜群的依赖,使得其种植的作物只能是一些生长期短,但是回报率很高的作物。在西部,糜子、高粱的种植就极大。而且用野生作物的可能性极大,例如野生莜麦,可能就是的游牧民族的粮食之一。史书有记载,但是那是汉书的记载,先秦和战国时代呢?有历史记载当然好,但是必须能从实际出发来用理论解释问题。
    少量种植,我的怀疑是普遍种植,并且游牧民族根本离不开粮食。而且,既然从司马迁的书里看到的所谓燕代田畜这么一回事,很可能那时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区别只是粮食种植和食物结构比例上的差别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6:28:08
实际上,游牧民族在天灾问题上至少面临三重压力。人口、生产、制度性的压力。这三重压力才是导致游牧民族变化的主因。
     简单的说,半农半牧会导致制度变迁,奴隶制经济会向封建制度迁移,而半农半牧同时就是生产方式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6:47:11
有一种说法,譬如所谓游牧民族总是喜欢迁徙到水草丰美的地方,似乎“厌恶”水草较差的地方,但是许多强大的游牧民却发源于看上去不怎么样的山地里,某些天才们就发明了森林游牧民这种说法,这不过是天才的臆想,实际上,多数时间里,游牧民族的迁徙前的生活地和他们喜欢的生活地都是山地,为什么?因为那里由粮食可种,而且这里最为平安,不但是居民生活、生产也是一样的。
   把以上东西经过详细的模型化以后,大致可以解释一些问题,从细节上大概可以让我们解释一下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7:01:53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6:15
问题就在这里,人,只要你是人,不论阁下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吃的食物是极其重要的,没有粮食的结果就是营养不良和消化道疾病。只有从食物结构上才能解释清楚商品交换的必要性,也能解释半定居状态的游牧民族力量突然增加的问题,这种方式正是最后导致游牧民族大规模破坏农耕文明和彼此冲突的根源。商品交换未必交换的是粮食可能是盐。
    举例来说,小米这种谷物,必须搭配其他肉制品或者奶制品才能使营养平衡。另有一方面,肉食性食物和奶制品和谷物搭配方能消化。这是游牧民族不能避开粮食的原因之一。从畜牧业本身来说,一定的谷类储备也是必要的,这是再生产的条件,春季的牲畜生产、幼崽哺育如果缺乏谷物也是灾难性的。游牧民族生产的不稳定和对畜群的依赖,使得其种植的作物只能是一些生长期短,但是回报率很高的作物。在西部,糜子、高粱的种植就极大。而且用野生作物的可能性极大,例如野生莜麦,可能就是的游牧民族的粮食之一。史书有记载,但是那是汉书的记载,先秦和战国时代呢?有历史记载当然好,但是必须能从实际出发来用理论解释问题。
    少量种植,我的怀疑是普遍种植,并且游牧民族根本离不开粮食。而且,既然从司马迁的书里看到的所谓燕代田畜这么一回事,很可能那时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区别只是粮食种植和食物结构比例上的差别而已。
我只能说对你的怀疑表示怀疑:一,关于交换     能够交换其他,就能够交换粮食。二,关于普遍种植    能不能普遍,那要看土壤及气候情况。很明显,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种粮食。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游牧民族本来就是由农民转化而来,至于原因,录起来麻烦。而比例问题,恐怕要差很多。分类不过也就是按这个比例分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7:20:28
我只能说对你的怀疑表示怀疑:一,关于交换     能够交换其他,就能够交换粮食。二,关于普遍种植    能不能普遍,那要看土壤及气候情况。很明显,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种粮食。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游牧民族本来就是由农民转化而来,至于原因,录起来麻烦。而比例问题,恐怕要差很多。分类不过也就是按这个比例分的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基本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8:24:45
关于普遍种植    能不能普遍,那要看土壤及气候情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8&from^^uid=97518
我假设游牧民族在这行为上存在一系列的过渡群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9:02:44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8:24
关于普遍种植    能不能普遍,那要看土壤及气候情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8&from^^uid=97518
我假设游牧民族在这行为上存在一系列的过渡群体。
过渡群体应当说肯定存在。比如吕振羽先生就指出殷人原系游牧民族。后因农业的发明(这与前面提到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并不矛盾)而逐渐定居下来,之后其畜牧业日渐衰落。可见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这一点由其土地所有制也可见一斑。适时土地乃为国家所有,但其他财产却为私有。应当说只有在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土地私有才有必要和可能。这也正是我在另文中认为所谓公有制乃相而言的一个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9:34:05
相对的公有制这个提法我比较赞同,在时间上不过我把它看作是动态的,非平衡的。吕先生的看法也是正确的,不过我不赞同美国人的带有环境决定论性质的说法,也不相信他的关于文明抑制的观点,这是判断,不是理论。
    何止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私有制很可能都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和必要的。至于你那个财产的说法,我仍旧坚持从前的观点,对于没有财产观念的人,把一些行为视作财产的说法是错误的,财产权是一种观念社会产物,不是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21:47:20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9 19:34
相对的公有制这个提法我比较赞同,在时间上不过我把它看作是动态的,非平衡的。吕先生的看法也是正确的,不过我不赞同美国人的带有环境决定论性质的说法,也不相信他的关于文明抑制的观点,这是判断,不是理论。
    何止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私有制很可能都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和必要的。至于你那个财产的说法,我仍旧坚持从前的观点,对于没有财产观念的人,把一些行为视作财产的说法是错误的,财产权是一种观念社会产物,不是物。
环境决定论不能一概否定。无论如何,人是环境的产物,正所谓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不断发展且相互影响的。只有文明进化到一定程度,或者说文化融合到一定程度,环境对人的影响才会逐渐减弱。否则的话,雅典文明就纯粹是偶然了。这也就是说,越是人类早期,环境对人的意识乃至政治制度的影响就越显著。
至于说财产权问题。我认为,不管人们是否观念地意识到财产这一概念,都本能地要占有所欲之对象物。换言之,问题首先并不在于有没有这个财产概念,而在于有没有占有对象物的意识,这是私有制的内在的自然基础。我们以动物界为例,它们无论如何没有我们所说的这种财产意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食物丰富时,他们往往相安无事,而一时食物贵乏,则大打出手甚至自相残杀而食之。更不要说,那些捕获者不愿意与群体之外的分而食之了。它们本能地把自己所获之物视为已有,强者甚至把别“人”所获之物据为已有。最为典型的是那些非洲稀树草原上的狮子们,它们是群体生活的,集体捕获了猎物时,如果猎物足够大的,则一般分而食之(有时可见按等级如雄性首先享用),如果是很小的,则强者独吞。一句话,私有观念是一种本能。人与动物概莫能外。包括一些动物的领地划分,事实上也是与食物密切相关的,食物丰富地区的食肉动物的领地是狭小的,而食物匮乏地区的领地则是相对广大的。推及到人类,匮乏则是私有制的外在条件或客观前提。直接人类文明进化到一定程度,私有制做为一种制度才确定下来。事实上,我们不过是把之前人们对物的占有形式,按照现代人类的概念而进行一种划分。这无关当时的人们是否有这种明确的概念。否则的话,当时的人们,即无所谓原始私有制,也无所谓原始公有制。换言之,如果有人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是原始公有制的,那么我就有同样的理由指出,那个时候是有原始私有制的,并且按我的观点,这是一种相对的公有制。
我在《关于剩余价值及所有制的讨论》中明确地说:“所有制从而私有制,总是与人的劳动过程以及劳动方式分不开的。对于未知的东西或未知的领域,不会产生所有权问题。而最早已知的过程,总是一种劳动过程,从而至少会因此而产生最初的占有意识直到后来的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要求。25”“显而易见,维持对一片土地的所有权——其实是占有,需要……”。在此,我特意首先强调了占有二字,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从而也就无所谓所有制。但是,我们之所以这么说,理由则正是用现代的概念对其占有形式进行解读。否则,我们就得另造一个名词来对应它。也正是根据这种观念的发展脉络,我才说:
我的观点是:如果说资本主义注定要经历一次涅槃那也未必——确切地说不可能——是建立在全面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而很可能——确切地说一定——是建立在其私有制日益精致化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要想消除私有制,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前提中的一个,一个是人类对物占有本能的消失,一个是如马克思所言的物质的极大丰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