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474 8
2006-04-08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建设新农村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因地制宜,对于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大力建设农村,对于自然条件差的地方,再追加投入是一种浪费。而新农村建设建的再好也是农村,农民还是农民,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城市化率,才是最终出路。只有减少农民的数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来说,这几年市里提出集中发展战略,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中,把转移农牧民作为主要工作来做,实质上就是搞移民。由于这里地广人稀,全市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00年时全市人口140万左右,农业人口为90万。以往农牧民居住比较分散,有的村子可能就几户到几十户人家,还有的地方生态环境恶劣,不适宜人居住,对于这样的地方,如果再追加投资,修路,搞建设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还浪费金钱,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农牧民转移出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做到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农牧民是转移出去了,但粮食生产、畜牧业还得发展,在水土条件好的沿河地区重点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对于转移出去的农牧民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在每个旗县有条件的镇上,建设了一到两个大的工业园区,对转移出来的农牧民进行培训,就近在园区中就业。十五期间,这里转移出了40万农牧民,农业人口由以前的90多万减少到50万(目前全市人口为147万)。由于农牧业人口减少,放牧的少了,天然草场得到恢复,生态条件大为好转,植被覆盖率由1999年的3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实行农牧业产业化后,虽然从事农牧业的人口减少了,但牲畜头数却比2000年时翻了1倍,粮食产量连创新高。总之,我认为实行转移农牧民的政策是切实可行的,可以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8 22:08:00

其实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城市化的问题.

大家聚集到城市里、农村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而不需要整天高喊三农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8 23:57:00
二楼的观点我不同意,解决农村问题不是简单的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需要探索一套有成效的农村自我发展机制来配合“三农”问题解决,包括引进人才当村官,继续使农民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的政策等等。而且,聚集到城市后,如果相应的福利保障制度跟不上的话,会引起新的社会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17:57:00
其实,实施转移农民,产业支撑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纯粹的把农民转移到城市里,不仅会加重城市的负担,还会导致农民更贫困。所以要实施转移农民政策,同时还得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城市的吸纳能力。这几年国家提倡的大力发展中心城市,以及城镇的政策就很好,不仅可以就近转移农民,还可以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21:29:00

讲到产业支持,我们城市中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到了一个提升素质的阶段,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就应业培训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帮助,使之掌握相应的技术和生存的手段,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城市,与城市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1 23:48:00
也可以搞农业现代化嘛,国家支持资金、技术,让农民自己搞出产业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