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各种因素还在复杂变化之中,不确定性还很大,所以各种预测现在分歧也很大。比如,对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就是早期人们大概预测,大概还有3%到4%的增长率,那么到后期,慢慢又降低了,有的时候0%到2%的增长率,那么现在有很多机构预测可能会负增长。所以由于形势还不完全明朗,预测很难有确定性。但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阶段性的。
从更长期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为疫情的短期冲击而发生改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处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这将维持相当一个时间。我们是2010年工业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我们2013年出口也超过了美国。那么现在产业结构正在加快调整当中,更重要的中国制造业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由于它是具有完整的产业体系,那么200多种工业品都是世界第一,所以它的自我的修复能力,由于它形成一种网络化的生产体系,所以它的自我修复能力要更强,这也意味着我们未来随着工业化的最后的冲刺,经济依然会保持比较强劲的势头。
(2)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曾表示,拐点出现有两个标志:一是疑似感染下降,二是发病下降。
自3月23日以来,美国已连续20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破万,抗议不堪重负。近日美国新增确诊与死亡数量在创下新高之余,均出现波动。白宫频繁引用的华盛顿大学研究机构模型预测,日新增死亡病例与医疗物资瓶颈,将于3日内达到峰值,随后则逐步回落。但也有声音认为,该模型过于乐观,预测拐点至少要到5月底甚至6月底才会出现。
钟南山院士表示,国外疫情的拐点较中国来的将会晚很多,而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呼吁各国借鉴中国的两大措施:一是对非常高的大爆发进行封堵,二是切实贯彻基层的群众防治工作。钟南山估计,全球疫情拐点的到来,至少还需要两周时间。
(3)对全球金融市场而言,当 全球疫情进入舒缓期,美元指数长趋势回落,以及VIX指数跌入“冷静区间” 这三大信号齐聚之后,全球金融市场才有望迈过拐点,重归长期稳定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