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9865 44
2006-04-11

这个题目很宽泛,大家有什么说什么,但最好是自己的观点!

我自己很说说,抛砖引玉拉。。[em07][em07]

关于如何确定财政功能的分析方法,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

1、一种是有中国特色的,在我国,很多学者都希望找到财政的本质。希望给财政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之后再来分析判断财政该做些什么,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前几年“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不休的争论上。

2、第二种是西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成了我国财政学上的主流观点:淡化财政本质的争论,集中分析当前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它的将经济运行机制分为市场和政府两类,从这两类的特点也就是各自的优点也不足出发建立起一种互补的经济运行机制。来解决经济学上的三大问题,效率、公平和稳定。

在西方,市场一开始是起主导作用的,财政的要做的事就是市场做不好的,是在市场失效的领域内活动的。并且也不是所有市场失效都需要政府去干预,只有到了市场失效到了一定程度,要求政府介入时政府才介入。整个西方财政职能的演变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市场失效逐渐暴露,政府逐步扩大干预的程度的过程。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则来自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

所以说我国的财政职能转变采取了与一种与西方路径相反的方式,我国是政府逐渐放开的方式。虽然,路径不一样,但是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使政府与市场和谐统一。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共同实现三大经济问题。区别在于长时间,我们国家政府作用的范围不仅仅在因为市场自身特点而产生的失灵问题,而且作用在由于市场不完善而存在的市场缺失的领域。


所以不管是西方还是我国,一直在做的事情就不断调整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职能根据需要不断的调整中寻找着最佳的结合点。


由于论坛关闭了转帐功能,所以论坛币没法送出去。现在改为踢楼送币,纯属娱乐,大家不要灌水,灌水者一律处罚-100论坛币!

楼数以6结尾送58 楼数以8结尾送88 楼数以16结尾送158 楼数以18结尾送518 楼数以66结尾送666 楼数以88结尾送888

请相应楼数的朋友修改你们的帖子,在帖子中加入如下代码: [usemoney=金额]奖励[/usemoney]  不插入上述代码我是无法送出论坛币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5 5:02: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12 19:39:00
我认为我们的政府现在还是太强大了,并没有很好的做好或者推动NGO组织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3 15:07:00

[原创]政府的市场职能有其历史性

中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再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转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人口超过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大国,有着其特殊的国情,在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道路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用于效仿借鉴,没有成形的理论可供指导,只有长期“资本主义无计划,社会主义无市场”的论断。于是,中国的改革只能是在探索中行进,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市场转型之初,由于市场变化的步伐快于政府政策及立法的节奏,出现了许多投机行为,冲击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冲击了广大人民对政府对改革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由政府进行干预,根据新情况,迅速作出必要的市场规制,通过国家财政进行补救,通过政策/法规使市场走向规范化。

到九十年代,市场转型可谓步入了正轨,然而伴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对宿主建设带来了沉重打击,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更是巨大的挑战。此时,转型中的中国市场不可能离开政府,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进行有计划地管理。作为工业刚刚起步的农业大国在这种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有许多产业特别是一些民族产业需要政府的保护,需要给予财政的支柱。在我国汽车业发展的道路上,可以清晰地找到这一痕迹。

到二十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经济逐步向国际市场接轨,其入世承诺的按时甚至提前兑现,中国市场进一步放开,国外垂涎中国市场已久的许多资本,如饿狼般地纷纷“扑”向这块“肥肉”。在此过程中,在我国一些关键性的竞争较为薄弱的行业,不得不由政府给予财力、政策上的支持,使其快速增强实力,以在将来要面临的竞争中立于强势至少是不败之地。我国政府多次对国有四大银行的注资可以看到这点。

综上所述,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是由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财政也在此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世界经济接轨后,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及财政作为也将趋于弱化。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有其历史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4 18:18:00

美丽阳光所提的NGO组织,我找到资料是指“NGO,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为了和我开始所提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政府职能的思路,我将NGO看作是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部门。的确,因为政府与市场之间要确定各自职责是很难的,而第三部门的兴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和市场的矛盾。

但是第三部门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作用的范围和力度有限。如果仅从这一点来指责政府权力太大似乎不太合适。

权力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市场经济的改革,政府的权力必需弱化,但我国的渐进式策略约定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而事实似乎也证明了我国这种改革策略的正确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4 18:31:00

josephqyy的想法我觉得很对。但我有一个疑问:比如我们经常要看到的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在政府的干预下由开始的辉煌,走到了后来的问题重重。温州由草根经济开始,创造了中国经济的神话。

政府的干预会对某一产业表面的繁荣,但也会让一个产业形成依赖感,而永远无法走出国门,与世界竞争。

政府在扶持一个产业的时候同时,也在摧毁它自我生存进步,在痛苦中得到升华的能力。这一点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还有我们政府支持我们国家的产业的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但如果是地方政府要向这样支持本地经济的时候,我们就会指责说该地搞区域分割,搞重复建设。这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4 23:23:00
谢谢wzt1s的支持!
关于“政府在扶持一个产业的时候同时,也在摧毁它自我生存进步,在痛苦中得到升华的能力。”这一问题,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而且从先前为人们广泛论述甚至于批判的对我国汽车业的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在幼稚工作保护理论中已经很明确,保护是有时期有阶段的,政府的保护不应当是一种“溺爱”,而是,适时适量地保护,对需要保护的关键性行业,可以给予保护措施,但是,同时要给该行业予一定的压力,以促进其创新促进其努力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保护的目的--不是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成为能抗风雪的腊梅!
至于对地方政府保护的指责问题,我认为,有其合理及必然的一面,又有其为人所摒弃的一面。
合理,可以将一国看成是“全球”将各地看成是“各国”,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情形可以理解地方政府保护的需要及合理的必然。
同样,被摒弃的一面也可以作此类比,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推行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以提高经济效率和效力,提高全民福利。
在一国之内,经济学家或者说是会作此评论之人,大都是从全国全民的角度去考虑地方保护这一问题,自然会对区域分割进行指责。
然而,在中国造成政府保护形成区域分割这一状况,又具有其特殊性,即:政绩作祟。地方官员为了其政绩,自然要保护其本地产业,保护其本地居民的就业及其他。这一保护在现今的就业方面尤为明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