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正像楼上大大说的,检验的选择是否有理论依据,至少是直觉上的。不妨试试别的检验方法,毕竟好在不是面板协整。
其次,这么做的问题在于经济含义解释起来有点别扭,应该考虑一下两个变量之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微观基础,比如是否遗漏了重要的因素——某个变量和产值的组合恰好是1阶单整的——这又反映出了VEC和JJ检验的缺陷,即必须要求至少同阶单整才能用,很恶心。LZ可以先用EG两步法找一个这样变量,自己构造一个修正项加进去(认为假定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在某篇国内论文中见过这么用的,他是做的基于VEC的多变量Granger,不保证一定正确啊,反正有人这么做过的——他是每个方程一个一个估计的,然后用了一个WALD检验,但是这么做的问题很明显,忽略了方程误差项之间的相关性——还是很扯。
说到这儿我又想到,其实很多宏观计量是很扯淡的,模型设定全是来自直觉,时间序列的也一样,比如ECM/VEC,谁规定长期均衡关系就一定是那么简单线性关系了?虽然格兰杰定理是说协整序列可以写成ECM形式,但谁保证那就是长期均衡方程了?说到底,这种数据驱动的模型其实你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