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585 28
2006-04-14

二○○五年十一月三日


张五常

上期写《经济解释与博弈理论》,说最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能使博弈分析升温,也评述了这种分析对解释行为的困难。文稿发给朋友看,反应意外地震撼,显然是踩中了些什么。为此我再考虑这门学问在经济学的前途,认为这几年热情渐冷,加上一些其它发展,博弈分析的消散是大势所趋,不容易再振作起来了。

话虽如此,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最近说,那里历来自成一家的价格理论的传统,也有被博弈理论取而代之的形势。反对「博弈」的大师如贝加也守不住,使我幻想着如果昔日的佛利民、史德拉、高斯、戴维德等名将长生不老,还在芝大叱咤风云,斗将起来不知会是怎样的。

几项随意的观察使我认为博弈理论在走下坡。其一是两年前,一位到美国深造的旧学生,告诉我数学的使用在经济学报上有明显下降的迹象。其二是一位好于在网上跑的同学,不久前说博弈分析的文章,这几年在学报上的比率下降了不少。其三,最近读到阮志华的一篇文章,内里提到的宏观经济的发展,数据资料的处理比二十多年前理智得多,有了长进,反映着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是比较慎重了。其四是我自己多年前发表的、与博弈理论格格不入的英语文章,这几年行内的注意度上升。

高斯、布格南等老人家对经济学发展悲观,有二十年了。个人的观点,是只要经济学者回复到六十年代时对解释行为的热情,遵守事实验证的哲理,那么博弈也好,不博弈也好,经济学重入正轨是早晚的事。读最近志华老弟的文章,蓦然惊觉,宏观经济的从事者对事实的阐释,越来越不信任计算机算得快如闪电的回归分析,对世界真实性的要求比较执着,比较苛求。这样的科学态度发展下去,博弈理论的接受性不能持久。

说过了,博弈分析,无从观察的变量实在多。无从观察是经济解释的主要困难:真实世界不能鉴定的变量,误以为可以鉴定,容易推出无从验证的假说。别的不说,本科生一年级经济学所教的需求定律,约束着价格与需求量的此减彼增的关系,一百个经济学博士中,有多少个知道「需求量」是想出来的,在真实世界不存在呢?可能一个也没有。「需求」是意图之物,无从观察!

所有经济学课本说,一个人的品味转变,其需求曲线会移动。又是自欺欺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某人舍甲取乙,局限转变了这个人可能舍乙取甲,但我们怎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品味如何呢?一个人跳楼自杀,说他的品味变了,不可能错,但我们不能观察到这个人的品味,也无从判断这品味转变。所以在拙作《科学说需求》的第五章,我把心一横,假设任何人的品味永远不变!

不是说笑的。飞机失事频频,死人无数,坐飞机的人数大减,是因为他们的品味转变了吗?还是坐飞机的安全讯息改变了?说是品味转变,无从验证,因为品味看不到。讯息改变则可以量度:去年一架飞机失事,今年数百架。于是,假设品味不变,但讯息变了,解释坐飞机的人数下降可以验证。以品味转变作解释,说了等于没说;以讯息改变解释,可以验证,我们何必提出品味有所转变呢?

结论是清楚的。无从观察的变量无从验证,以之作解释是死路一条,得个「讲」字,虽然在思想推理时我们不妨用上无从观察的变量,但验证假说,我们必须把这些废除,代之以可以观察到的变量。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的理论远比经济学湛深,但很少遇上无从观察的变量的困难。后者不仅在经济学存在,容易遇上,是否懂得处理有关键性。

在西方经济学的二百多年历史中,没有一个派别历久不衰。败下阵来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在要点上分析逻辑有失误;其二是漠视了变量可以观察的重要性。

起于史密斯的古典经济学,走了一百年,与今天的经济学相比,参与的人不多。这时期的分析逻辑与理念有点困难:边际分析不是没有,而是不够全面;资本、投资、成本、利息等理念没有掌握得好。然而,于今回顾,我认为这古典传统还是历来最好的。以马歇尔为重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盛行了大约五十年,技术与理念有长进,可惜为了美观技术分析,把世界简化得面目全非,漠视了真实的局限条件。凯恩斯学派走红三十年,其经济理论基础相当弱,也引进了无从观察的神话,要不是参与者热衷于改进社会或建议政策,这门学问早就淘汰了。二战后兴起的经济发展学说,热闹了二十年,得个「蠢」字,但有模糊不清的概念与不知为何物的「现象」支持,参与者众。货币理论也吵了二十年,因果大致上有了理解,但货币制度选择的功课做得不够,今天要麻烦我这个老人家。

新制度经济学本应大有可为,基于史密斯的伟大传统,加进边际分析与一般化的成本理念,再辅之以真实世界的局限调查,很好很好。可惜从事者偷懒,把悭水悭力的「偷懒」、「卸责」、「恐吓」、「勒索」等无从捉摸的变量放进去,以方程式处理就成为博弈分析了。

前思后想,在博弈理论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今天,我不识时务地以「大势去矣」来形容这理论的前途,上文提出的因素外,更要指出这学问的技术游戏已经玩得七七八八。天才出现过;庸才不成话。不需要落手落脚地调查真实世界的局限变化的经济研究,不难做到尽头,不可以维持太久。

还是回到真实世界那里去吧。好奇心是上苍赐予人类的本质,如果经济学是为了解释世事,我们应该走进世界去。不容易走,小小的真实局限转变,调查要做得好,动不动几年功夫。这样看,经济研究的路走之不尽,新陈代谢,历史永远在演变。好比今天中国的发展,五十年前众多的经济发展专家没有一个预料到,就是做梦也想不出来。

说世界美好,说世界丑陋,说世界复杂,都不难找到同意的人。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世界过瘾、有趣,数之不尽的怪现象需要解释。处理得对,经济学应该是社会科学的王子吧。

我还是同意高斯当年对我说的:要解释世界,我们先要知道世界是怎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14 15:17:00

不管他说得对不对。张五常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很多人都会认真对待他说的东西的。 我的理解,这里可能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数学能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

他能解释道什么程度? 嗬嗬。好难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4 19:36:00

我觉得张五常老师对博弈论的批评是不对的.他自己为经济学作出贡献的那几篇东西,如什么佃农理论,合约结构与非专有资源理论,都用的是博弈论而且是最原始的那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无非就是古诺博弈的变形.有次张在报上争议博弈理论,说博弈论不能解释垄断厂商定低价的行为,他举的是他买可乐的例子,这是错误的.这个问题早被Milgrom and Roberts(1982)制止进入模型证明和解释过.张五常经常以"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而自傲,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间的有效分工来解决,张以经验研究来否定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则是有失偏颇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很多情况下理论决定了观察的对象.组织严密的理论框架有助于经验研究,政策设计的开展.比如,高斯虽然看出公共部门边际成本定价的问题,但是他并不清楚怎样的定价制度更有效率,但是以博弈论为主要工具的网络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一个方案就是间接接入定价.布格南提出的"一致同意"早被阿罗不可能定理严格证明为错.比如,张本人提到了计时,计件工资的消长问题,但是Milgrom等人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就要比张的猜想要精准得多。同样,大量博弈论模型都表明随参数值的变化,行为人的最优决策会发生非连续地跳跃此时效用函数变化是常有的事,而Debreu(1974)证明了在不写出函数显式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出唯一的一般均衡比较静态结果.张老师不虚心学习已有的成果反而固守需求曲线必定向下倾斜,偏好不变等陈旧的研究技巧,这都是很有问题的.高斯曾经批评旧制度经济学缺乏严格的研究框架,我觉得这一批评同样适用于以他本人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缺乏好的形式化的框架可能是影响其起飞和人们使用该理论的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4 19:48:00

呵呵,学习经济学也好多年了.可还是比较模糊,以前本科学的时候就遇到很多迷惑不解的地方.现在还是这样.可能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自然科学比如物理等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以前学习物理总喜欢问个为什么这样,必然有其原因,而且通常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解释.可经济学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问出为什么时,总不能找到本质性的东西或原因.所以总是迷糊迷糊.总是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或学习能力.呵呵,看了张先生的批判性的评论,心里有了点安慰,原来自己的迷茫不是自己一个人哦,呵呵.

另外就个人感觉回答一下楼上的问题.解释一个问题,一般是用一种语言去解释.而我认为数学也可以划分为一种语言.其中包括数学的逻辑推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4 01:43:00
博弈论的解释力太强了 所以不少经济学家从心底里不信任这玩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4 12:43:00

张五常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华人经济学家,其在制度经济学上确实也有很深的造诣。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说出这样的话也确实够让人遗憾的。首先恩格斯说过存在的都有其合理性,博弈论作为经济学的分支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John.Nash,John C.Harsanyi,Reinhard Selten获得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说明博弈论大有发展前途。其次,经济学专家只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是专家,那个专家能是一个无所不知的通才。因此张大教授的言论可信度实在值得怀疑,其类似言论应该不是第一次,我认为大家对此大可一笑了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