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本龙 发表于 2010-6-9 10:53
五、为什么现代学者仍坚持错误的劳动量概念
据科学史记载,在1901年,美国生理学家阿特沃特(1844—1907年)、物理学家罗莎(1861—1921年)与化学家本尼迪克特(1870—1957年)在人体上进行了体能耗费的检测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脑力活动与其他没有计入的活动,很可能也需要能量,但其数值必然很小。”(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下册,第356页)。
科学实验表明,脑力劳动耗费量与体力劳动耗费量相比是微乎其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体力劳动越来越少,社会劳动总量也会越来越少,而社会财富总量却越来越多。这说明,脑力劳动的耗费虽小,但贡献却很大。
按理说,现代学者理解劳动量的物理意义并不困难,然而,他们为什么还误解劳动量呢?原来,他们认为,用能量单位计量劳动不利于脑力劳动者。如果脑力劳动者耗费的劳动远远小于体力劳动者,而获得的收入又普遍大于体力劳动者,那么这个世界的分配制度肯定是不公正的。原来,他们头脑中的分配原则只有“按劳分配”,不知道“按贡献分配”是更大的原则。
通常,耗费量很小的劳动有可能做出很大的贡献,从而获得较多的报酬;而耗费量很大的劳动却有可能做出很小的贡献,因而只能获得较少的报酬。因为报酬首先与贡献成比例,其次才与劳动量成比例。例如,利润、地租与利息等都是报酬,但它们却与劳动量不成比例。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偏高,是因为他们的贡献大于体力劳动者,而不是因为他们耗费的劳动大于体力劳动者。
zhentao 发表于 2010-6-9 11:15请教吴老师:吴本龙 发表于 2010-6-9 10:53
五、为什么现代学者仍坚持错误的劳动量概念
据科学史记载,在1901年,美国生理学家阿特沃特(1844—1907年)、物理学家罗莎(1861—1921年)与化学家本尼迪克特(1870—1957年)在人体上进行了体能耗费的检测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脑力活动与其他没有计入的活动,很可能也需要能量,但其数值必然很小。”(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下册,第356页)。
科学实验表明,脑力劳动耗费量与体力劳动耗费量相比是微乎其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体力劳动越来越少,社会劳动总量也会越来越少,而社会财富总量却越来越多。这说明,脑力劳动的耗费虽小,但贡献却很大。
按理说,现代学者理解劳动量的物理意义并不困难,然而,他们为什么还误解劳动量呢?原来,他们认为,用能量单位计量劳动不利于脑力劳动者。如果脑力劳动者耗费的劳动远远小于体力劳动者,而获得的收入又普遍大于体力劳动者,那么这个世界的分配制度肯定是不公正的。原来,他们头脑中的分配原则只有“按劳分配”,不知道“按贡献分配”是更大的原则。
通常,耗费量很小的劳动有可能做出很大的贡献,从而获得较多的报酬;而耗费量很大的劳动却有可能做出很小的贡献,因而只能获得较少的报酬。因为报酬首先与贡献成比例,其次才与劳动量成比例。例如,利润、地租与利息等都是报酬,但它们却与劳动量不成比例。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偏高,是因为他们的贡献大于体力劳动者,而不是因为他们耗费的劳动大于体力劳动者。
如果是按贡献来确认报酬的话,如何衡定艺人,运动员的贡献?而且,这里谈的贡献的定义是否太泛了?社会已经形成的分配体系与民众对该体系的认可程度往往有不一致的地方,这时侯定义贡献往往不同分配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
litongfu 发表于 2010-6-10 09:45
生理学意义上的劳动耗费量就应该受到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约束,也就是说,真正的劳动耗费量不可能超过饮食所含的能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2&from^^uid=1354519
=======
原先也这么想过,后来觉得不对劲,比如,物理运动和生命运动毕竟是两种不同质的运动,即便把所有生命运动还原为物理运动了,也不等于理解了生命运动。还有精神和物质关系,物理运动和社会劳动的区别也应有似于此。
以低级物质运动解释高级物质运动,大概就是那种庸俗唯物论?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