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利用一种新机器或新的生产方法进行劳动的质,不同于相对原始的生产条件下的劳动的质,从而在同样长的时间内或生产同样的使用价值,后者的实际劳动消耗是较少的。否则,新机器或新方法的使用至少对于生产者而言就是毫无意义的。30因此,在新的生产条件下,首先就生产的使用价值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归诸于雇佣劳动者。
机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认为实际的劳动消耗较少并将其和使用价值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含有隐形的假设的说法,很简单这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单位和实际的尺度的衡量毫无意义。最终陷入自相矛盾。若以新的生产条件衡量,那么机器在新旧生产条件的转换过程中对于生产者是何等意义?制造机器有何消耗?该消耗是多少?你实际假定这个机器是已经得假设,等于凭空将一部分劳动消耗取消掉,放在一个两部门的再生产模型里,这种荒谬性就更加明显。说到底这是个错误的命题和说法,只有资本主义再生产条件,事先承认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才能成立。如果资本家不存在,这个问题,就相当于工人的生产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上,而分配的产品也相应增加而已。
那么劳动者应当占有什么水平的份额呢?显然,如果劳动者在使用新的生产条件前后的劳动的质是不变的,则劳动者至少应当得到他在之前生产条件下的相同时间所能够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余下的完全归生产资料所有者所有。这应当说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因为他在同样的劳动消耗的情况下没有这种生产条件也不过如此。而至于说剩下的一定量的使用价值究竟是什么原因的结果,我们随后再谈——在这里就这个结果而言,我们已经无法说明是源于雇佣劳动者的了。
以上谬论,什么归谁所有,看清楚了吧,那个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不是再明显不过的存在的吗?
现在的问题是,采用这种新的生产方法及分配方法——也就是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扣除劳动者应得的那一份及对资本进行正常的补偿之后,所有者究竟还会不会有剩余。
我们依旧利用马克思的既定的劳动的质的假设(注意:这种假设并不完善)。那么一个人如果肯花一个月时间制作一把可以使用十一个月的弓箭,他用这把弓箭在这期间所获得的猎物,一般就一定能够超过他之前一年所获得的猎物,否则,就不可能有弓箭的生产与利用——这是一种正常情况下的技术事实,或者说是一种对客观规律正确把握的必然结果。因此,至少在正常情况下剩余是毫无疑问的。
有些资本主义想象力最贫乏者还停留在十八世纪的可悲水平,倘若弓箭作为一种生产工具,那么在打猎个过程中其价值会一点点消耗掉,但是生产这把工具的时间和固定资本(在此即弓箭)的价值的消耗补偿是两回事,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和物质的价值转移并非同步。实际上似乎只有流动资本才大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有某种联系。怀璧根本无视一个现实,生产条件的改变的速度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过去几千年并不比现在慢多少。技术条件改变和技术改变生产的过程慢的惊人。
而之所以说那种假设是不完善的,是因为用一个月制造的一把弓箭,与用一个月获得猎物的劳动绝不是同质的;如果是同质的,我们就必须把剩余猎物的原因,归诸于资本生产力。然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没有人的认识、设计和制造等活动,根本就不会形成这种资本从而资本生产力——马克思明确指出,地租、利息和产业利润并“不是由土地本身和资本本身产生出来的。”[10]187毫无疑问,对资本或生产资料的利用,外在地表现为对自然力的整合,可是,如何整合从而利用这种自然力,完全是人的原因,而非自然力本身的原因,自然力不会告诉我们怎样利用它。于是,归根到底,剩余产品的来源在于使自然力为人们所利用成为可能的各种形式的人类活动。
这大概也是一切效用论者最后的借口,人对所谓自然力的整合并不全然是自觉的,有相当部分处于自然的状态,这个在古代更加明显。马克思所谓利润乃是价值,不是使用价值,利润表现为资本品,但资本品不是利润而是使用价值,这里你不过在偷换概念。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所有者的利润绝不是必然通过剥削而获得的。于是,现在必然要把我们引向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资本家究竟是不是不劳动的。31
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9]201-202
显然,马克思的关于劳动的表述并不严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也完全可以表现为一方有目的地为另一方提供某种满足其需要的使用价值,我们且不管这种关系是什么,至少这里包含有三个要素:那就是人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以及手段性的使用价值。在此,使用价值的现实状态我们不必去考虑——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达到某种技术要求的,也可以是未达到某种技术要求的,32对于我们的考察而言,重要的是主体的这种活动的现实存在。因此,简单说来,劳动是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使用价值的人类活动。33因此,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具备了上述三要素,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在从事某种劳动。
马克思认为:“结合工作日的特殊生产力都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9]366
那么这种协作又是如何得以成为可能的呢?显而易见,说这种生产力是基于所谓的协作本身而产生,只是基于一种直观的或狭隘的眼界——难道忘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间的关系了吗?
马克思之后又明确地说:“随着许多雇佣工人的协作,资本的指挥发展成为劳动过程本身的进行所必要的条件,成为实际的生产条件。现在,在生产场所不能缺少资本家的命令,就象在战场上不能缺少将军的命令一样。”[9]367
既然资本的指挥是劳动过程本身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也就是那种特殊生产力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那么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这种指挥活动,社会化大生产是不能够得以进行的。而以同样的劳动消耗,普通劳动者在孤立或分散状态下能否与这种协作生产保持同样的生产水平?毋庸置疑——正如马克思也认可的那样——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么使用价值量的增加,毫无疑问地就与资本家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前所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某种形式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而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9]208
显而易见,资本家的指挥活动是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这种活动就是这种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活动——显然这是在创造一种手段性使用价值,而这种活动归根到底也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34
因此,资本家是劳动的,并且是一种现实地生产使用价值从而创造价值的劳动——它既满足我们对劳动的界定,也满足马克思对劳动的规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克思那种认为资本家的劳动不是一种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而是一种剥削剩余价值的劳动35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这完全是一种带有偏见的唯心主义的自相矛盾的臆断。
之所以反对将所谓心理学之类直接用于经济学,理由之一在于,这实际助长了哲学等概念的滥用。任何别的学科的东西进入另一学科前须经一定转化,因为哲学这种一般不能替代具体科学,同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不能代替特殊,此怀璧所谓言论之谬论二。应当说,一种社会职能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至少具有历史性的积极意义;我们很难设想,一个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必然是不利于这种社会本身的桎梏。情况很明显,资本家职能的存在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从而它存在的本质绝不在于占有社会产品,而是在于促进社会劳动并生产产品。如果有人试图反对这个观点,无疑等于做出如下一种论断: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一颗螺丝钉,对这台机器而言是不必要的。因此,把资本家阶级视为天然的剥削者,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上的荒谬性。
诚然,我们上述为资本家所进行的辩护如果是成功的话,那么一些反对者也许会退而辩称这种观点只能适用于职能资本家,而不适用于那些货币资本家。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这就等于在说人们积累和运用资金对社会的发展是毫无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这个社会的庞大金融体系的存在也是毫无积极意义的——因为这个体系的存在是为了“实现资金由储蓄者向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的转移。”36[15]8
对这个问题的详细分析我们不打算在此进行,现在我们只须提出三点问题就足够了,那就是:一,一个人是否有必要积累自己暂时不用的财富?二,一个人是否有无偿使用他人创造的财富的正当理由?三,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是否必然因为这种对他人积累的有偿使用而使其富裕和发展受到阻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对货币资本家进行逻辑上的乃至泛道德主义的指责就同样是荒谬的。
货币资本家是一种历史存在,你认为一个唯物者对于做道德评判很有倾向性吗?完全是对马克思的无知和偏见。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一下前面对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说法的保留意见。放下马克思对不同劳动的同质性即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缺少深入分析的问题不谈,他的这种说法其实是极不确切的。因为时间不过只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所以如前所述,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过只是一定劳动量的表现形式。效率价值的真正的尺度只能是劳动效率从而某种产品量——无论是我们的观念还是社会过程皆是无法单纯地判断或衡量这个时间本身的。对此,我们只须把这种产品想象成一种最简单的产品生产就可以了——这显然完全符合马克思的那种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想法。但是,一旦我们这么考虑,如前所分析的,被掩盖在时间分析并资本家没有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的不恰当的假设下的资本家对于使用价值生产的影响就显而易见地表现出来了。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说法实际是一般和特殊的抽象法德简单运用,近世诸人不考其方法多做无用之功。以上谬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97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