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才俊英年早逝;很多潜心做学问的人,一辈子清贫;在今天物欲横流时,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解释真实的世界显得那么乏力。为何那么多的学者,甚至有很深功底的经济学家们所发表的言论总是让大众百姓的眼睛变得更加迷茫!做研究的人们,终究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理想?我认为,在今天的时代,很多东西必须要看淡些,因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就努力增强自己抗击环境或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术本身就意味着清贫一点,但是做好了也会离清贫远一点。海龟也好,土鳖也好。本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学术的路径不同而已。只有内心沉淀着理想主义情结的人,往往会活得超脱一点。有时候,什么也不是的人,能戴着很多头衔的帽子,对什么都能干的人颐指气使。所以,我们在今天的时代重要的是保持内心世界的那份纯洁,这,就足够了。那么试问,效用最大化为前提假设的经济学研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