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429 30
2010-06-15
    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问世以来,以往的劳动价值论大师们都被清一色地贬低为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分不清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那么什么是抽象劳动呢?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生产商品的劳动会同时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是不可分割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或工序往往需要不同的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应该有种类之分;而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没有种类之分,只有量的差别。即不同产品耗费的抽象劳动没有种类差别,只有劳动时间的长短差别。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实际上就是社会必要抽象劳动量的简称。
    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崇拜者吹嘘说, 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这个学说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也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其实,劳动二重性根本算不了伟大的发现,不过是规范了一下人们不严谨的说法而已,或者说把人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罢了。
    实际上,马克思以前的劳动价值论者没有一个不知道劳动应该有量上的差别。李嘉图、斯密、配第这些劳动价值论大师都知道,劳动可以计量。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能说这些大师们不懂得抽象劳动的概念呢?他们不过是没使用抽象劳动这个词罢了。其实,劳动价值论不能成为科学的原因,并不是以往的劳动价值论大师们不懂得劳动二重性。即使懂得了劳动二重性也没用,因为发明劳动二重性原理的马克思也同样不能科学地解释价值理论以及经济学原理。
    愚蠢的学者声称,反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因为反对者不懂得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原理。其实,这些愚蠢者想象不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就是抽象劳动的量。有几个经济学者连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分不清呢?自以为别人分不清而不懂得劳动二重性,恰恰证明自己是愚蠢的。其实,劳动价值论的错误在于用货币计量的价格怎么会围绕用时间单位计量的价值波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15 08:39:29
强烈支持原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1 07:45:53
谢谢您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1 10:37:27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差别是用来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差别的,换句话说,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差别,其根源在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差别。马克思之前的经济学大师们,要么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要么误用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其根源在于没有区分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区分了劳动二重性,认为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因而得出,使用价值是商品质的属性,价值是商品量的属性。也即,商品在使用价值上存在质的差别,在价值上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在概念上严格区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理顺了价值分析中的逻辑关系。

看来,这个理论发展在本龙兄这里只能算是小菜一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1 12:31:23
whm303 发表于 2010-7-21 10:37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差别是用来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差别的,换句话说,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差别,其根源在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差别。马克思之前的经济学大师们,要么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要么误用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其根源在于没有区分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区分了劳动二重性,认为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因而得出,使用价值是商品质的属性,价值是商品量的属性。也即,商品在使用价值上存在质的差别,在价值上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在概念上严格区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理顺了价值分析中的逻辑关系。

看来,这个理论发展在本龙兄这里只能算是小菜一碟啊。
   是的,理解抽象劳动应该是小菜一碟,现代劳动价值论不应该在这个问题大做文章,把人家看得什么都不懂。“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产生于德意志神学家亚尔贝兹• 马格努(约1206~1280年)的思想。既然人家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区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解释不清价值理论并不是因为人家不懂得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而是劳动量根本就不可能是价值量。该重点研究的,马克思不去精心雕琢,不应该重点强调的,马克思却浪费笔墨。斯密是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大师,他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了吗?他误用了价值与使用价值吗?其实,区分价值与使用价值原本就是斯密的功绩。区分价值与财富是李嘉图的功绩,根本没有马克思什么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1 15:15:06
吴本龙 发表于 2010-7-20 07:45
    亚当·斯密首次区分了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他说,“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国富论》上卷,第25页)。这个观点说明,使用价值(也称效用)应该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当然,斯密也有失误。价值很大的东西,的确可以“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但不可能“甚或没有”。
老吴,你还是替斯密说说,使用价值如何计量?如何判断两个使用价值的大小?其他的我就不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