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477 12
2010-06-18
《道德经》第三章,言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这“难得”必“贵”,老子何以不晓得?心中甚是疑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18 14:11:51
不贵难得之货 意思就是不要喜爱难得之货 这样民就不会做小偷了
这边的“贵难得之货”对应上句“尚贤”的,所以“贵”既不是形容词也不是使动词
用现在的话就是社会不要太拜金  大家不要喜欢奢侈品 就不会做小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8 14:17:16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天下知货为难得之货时,“贵”便在心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8 14:19:4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天下知货为难得之货时,“斯不难得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8 14:23:21
1# fefarmer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白话译文:
不推崇杰出的人才,人民就不会竞争较量;不重视稀有的商品,人民就不会沦为盗贼;不展示可欲的事物,人民的心思就不会被扰乱。
解释:
老子认为要避免「争」、「盗」、「乱」三种乱象,不能使用高压手段,而是要看出乱象的真正原因,是由「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所引起;一旦消除这三种原因,问题自然就不会出现。老子强调要培养人民正确的知,以带来正确的欲与行。

「不尚贤,使民不争」,意即不推崇杰出的人才,人民就不会竞争较量。「贤」代表比别人杰出。假如要表掦谁最孝顺或谁最有能力,人们就会竞争较量。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意即不重视稀有的商品,人民就不会沦为盗贼。「贵」指重视。


「不见可欲,使民心乱」,意即不展示可欲的事物,人民的心思就不会被扰乱。「见」是指展示出来。让人看到很多可欲的东西,情况就不可收拾了。


有正确的知就不会产生问题,若有正确的知,则必有正确的行,知与行是相连的,《老子》一书的宗旨就是要要启发我们分辨何谓正确的知。我相信当人们把《老子》看完读懂之后,观点将会变得非常正确,行动也会有明确的方向,一切困扰都会远离,也不会做出后悔的事。


http://blog.udn.com/wyj1102/147528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8 14:29:47
5楼 096001
见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