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901 0
2010-06-19
富士康因为跳楼事件出名了,但是也只是限于出名,真正“成名作”恐怕就是这次的加薪浪潮了,6月2日,富士康集团宣布为基层员工薪资自900元调升至1200元。6月6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消息称,自10月1日起,对深圳地区各厂区经考核合格的作业员及线组长的标准薪资再度调升为每月2000元,加薪幅度约66%。     富士康的这次加薪规模让所有人震惊,同时伴随这另一种声音,台湾政界和商界在预谋将台商企业撤离大陆,两者结合形成了网络主流--富士康加薪阴谋论。笔者不赞成这样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我们看看富士康的发家史,1974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知道50%复合增长率代表什么么?这个数字意味着在无人能敌的利润优势,富士康能发展到今天很大一部分成功原因要归功于投资中国大陆,所以从发家史看,完全撤资大陆就等于失去一定的基础。
    第二,我们看看富士康的子公司的分布情况,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这样的布局设计完全是为了整合全球优势,所以放弃中国大陆没有理由。
    第三,我们看看富士康的公司在大陆的规模,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另外还有其他小的工业园区,在全国一共有近20个工业园区,富士康在大陆员工有几十万人,大陆的投资规模如此巨大,想全部撤离大陆,成本损失有多少?从新招募人员的培训成本是多少?适应能力如何保障?就因为工资原因而离开大陆?恐怕得不偿失吧。
    第四,我们看看富士康的经营策略,富士康集团不同于其他的加工企业,他崇尚的是打造“全方位成本优势”,也就是说富士康不是像我们其他的加工企业那样,单纯地来料加工、出口创汇,而是从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所以这样的产业链条设计唯一目的就是---[color=#FF0000,strength=3);]针对大陆市场。大陆市场被公认为是全球最有后发优势的市场,我想富士康没有这么傻,不至于放弃未来的主战场。
   第五,我们看看富士康的产品种类,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这样的发展速度,这样的产品种类,能离得开中国市场么?笔者在《日本经济短期不会回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对稀土资源的控制未来将越发规范,3C产品的企业集团离开稀土就等于没有了原材料,而想离开中国大陆再从中国大陆进口稀土资源那只能白日做梦了。
   第六,我们看看富士康的转型情况,任何企业都有生命周期,当一个周期的结束时候就是另一个周期开始的时候,现在整个国际市场上都呈现出上一个商业周期结束的前兆,富士康也不能独善其身,继续保持原有的发展速度和商业优势,同样需要转型,郭台铭透漏“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处于从‘制造的富士康’迈向‘科技的富士康’的事业转型历程中,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这样的转型理念完全同中国大陆现时期产业政策吻合,说明了什么?同产业政策吻合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扶持,同时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面临员工的素质和技能适应问题,在面临“十连跳”导致的员工辞职风波下涨工资一方面是为了改变公司形象,减少技术熟练型员工辞职带来的用工短缺问题,另一方又为下一步产业升级,对职工提出技能升级要求打下伏笔,提高了工资就保持了相对优势,相对工资优势下,员工的归属感和技能提高动力更强,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第七,我们看看富士康同ZGZF之间的关系,“富士康多年来集团杰出的营运成绩和扎根大陆、深耕科技的投资策略,深为国家与地方领导肯定: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瑞环、李长春、吴仪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集团视察,给集团‘扎根中国,运筹全球’以巨力支持”。这样密切的关系,足以看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地位,绝非一般的小企业可比拟,富士康如果撤资大陆,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央也不可能放其顺利离开大陆,也恰恰是富士康的产业升级同全国经济结构调整时间的重合,让笔者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在ZF和企业谈判的时候,两者都会有各自的筹码,台湾报纸高调谈论富士康撤资只是为富士康在大陆谈判增加筹码,大陆方面通过媒体对“十连跳”的炒作,也无外乎对富士康施压,降低对大陆员工的压榨,这点在郭台铭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其本人已经承认,作为一个商业化运营的公司,永远是利润、市场是第一位的,不可能因为政治争斗而放弃经济利益,这其中的博弈无非是找一个平衡的结合点而已。
    第八,我们看看富士康加薪的无奈之处,富士康想产业升级,想在全球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人力资源的控制,中国大陆的人力资源绝对是廉价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程度,但同时劳动力的“升级”问题不仅是ZYZF的重要任务,也是富士康的必备条件,中国现在的大背景下,全民职业教育的缺失情况下,富士康想产业升级只能自己去培训员工,而又担心员工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稳定,一旦培训好了员工都跳槽了,那就等于施惠与他人,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员工的企业归属感,通过提高待遇让员工同企业保持长期的关系,而小幅度的增加工资也无法保持企业优势,这样的情况下大幅度加薪就成了无奈之举。《参考消息》提到的郭台铭打算将企业转移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笔者觉得没有可能,即使那里的人力资源可以继续保持低于大陆的成本,但是也无法达到实现产业升级所必须的员工技能标准,而达到对员工技能要求达标的地区,又人力成本高于大陆,所以只要是从人力资源方面优势而谈大陆一定是首选。同时东南亚社会不稳定也是富士康接受不了的。
    通过上述方面分析,笔者认为,所谓网络主流的富士康“加薪阴谋论”都是没有道理的,或者说是片面的理解。大家更不要被那些看似挑人眼球的文章所蒙蔽,笔者坚持自己的观点--[color=#FF0000,strength=3);]富士康不会离开中国大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