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委高估生育率误导人口决策
2010年05月04日 《新世纪》
左学金
作者左学金为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关于中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学术界已有了长期研究和讨论。近两年来,这一讨论更为公开化。当前在生育政策应否调整、如何调整等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这些分歧涉及两个更加基础性的问题。其一,目前中国的实际生育水平如何?其二,生育政策放宽后,是否会出现生育率大幅度"反弹"甚至失控?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对中国实际生育水平,目前国内并没有权威的答案。国家统计局、人口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者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分别给出了不同的估计,结果相差甚远,亦非抽样误差所能解释。
由于第一个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导致生育政策的调整更是举步维艰。主流人口学者认为,中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如拖延过久,将贻误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相反,人口计生委则在不同场合强调了生育率反弹的风险。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讨论一下,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生育率的下降,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条件变化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应认识到,在生育率下降的初期,生育控制相对于经济社会变化有一定超前性,前者的影响显得大于后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社会变化的影响相对于生育控制政策而言,逐步上升。
弄清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不但对于解释过去的生育率下降十分重要,对于判断未来生育政策调整后中国生育率的走向也十分重要。
事实上,人口学家已经发现,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生育率不断走低,应主要归功于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是生育控制。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放宽生育政策会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些地区,包括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和湖北恩施,先后推行了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二孩的政策。
20多年来,这些试点地区的实践表明,试点地区的生育率低于或接近于对照地区,而出生性别比明显低于对照地区,并且试点地区的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这说明生育政策的调整不会引起天下大乱。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低生育率时代。生育率下降,在世界各国,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东亚国家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都经历了从节制生育的政策转向鼓励生育的政策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的低生育率虽然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担忧,并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迄今为止这些政策见效甚微。
人口计生委对中国未来生育率面临的风险屡屡发出警告,但过于单方面强调生育率反弹的风险,对生育率过低的风险却避而不谈。事实上,中国的诸多邻国目前所面临的,正是生育率过低的现实和刺激生育无效的困境。
关键的问题是,中国人口增长的规模和趋势到底如何?人口计生委借以支撑决策的人口估测数据究竟是否可靠?我们不妨检视一下近十年来的人口预测和实际数据,看看人口计生委对中国人口增长规模和趋势的把握是否准确。
从人口计生委的《全国"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分别获取两个规划的总人口目标,并将规划目标与后来的实际人口数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值就是规划人口与实际人口的偏差。
根据人口计生委规划和《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五"期间,计生委规划的人口净增量为6257万人,但实际增长为4013万人;在"十一五"期间,规划的人口增量为5244万人,但实际增长为3418万人。两个"五年规划"误差都超过50%。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误差,可以认为是一种错误。
一般认为,人口预测对未来20年可以有较高的精度;对未来20年后,由于生育误差的积累,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下降。而从人口学的技术角度看,在五年的较短时间内,人口预测应该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对这些偏差,惟一合理的解释是,人口计生委规划使用的总和生育率严重高估了实际生育率。令人费解的是,对此误差,人口计生委非但不调整,却千方百计试图证明,其总和生育率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全然不顾人口预测的内在逻辑。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16亿人口"的神话。上世纪末,当时的计生委一再强调"我国总人口将于21世纪中叶达到16亿的高峰"。当时,作为人口计生委的专家,我曾当面向一些领导指出,中国人口决不会达到16亿的峰值,而且峰值出现也不会迟至21世纪中叶。
对此,当时计生委的回应是,"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然而,在几年后的某个时候,官方对中国人口峰值的估计就被调整为15亿,比原来的"粗略的估计"减少了整整1亿!如此大的偏差调整,在我看来,完全背离了科学的严肃性准则。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其后一次研讨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某领导表示,中国生育政策之所以不能调整,是因为一旦调整,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以内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十多年前百般否定的"粗略的估计",在"度势而调"后,居然变成了不可动摇的生育控制目标。
其实,从人口学家的主流预测看,人口计生委也大可不必担心这个目标"脱靶",因为按照目前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总人口的峰值将远低于15亿,很可能低于14.5亿;同时,人口高峰发生的时间会在十多年后,此后将较快下降。
2010年年末,中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不妨保守地假定,中国人口今后还要增长20年,在2030年达到峰值。再假定在未来的20年中,每年的净增人口从680万线性下降到零,也就是平均每年的净增人口为340万,据此推断,20年后中国人口达到峰值时,人口总量将比2010年净增6800万,即中国人口的峰值大约为14.08亿,距离15亿这个门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生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一项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重大决策。人口计生委对于生育政策的判断,在客观上涉及其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利益,或者说存在所谓的"利益冲突",通俗地说,就是"屁股指挥脑袋"。
鉴于人口计生委在过去的两个五年规划中,严重地高估了总和生育率和人口增长规模,误导了人口问题的决策,今后人口和生育政策调整,必须充分听取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由国务院和全国人大作出科学和有预见的决策。
2010年中国将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将为中国人口规模和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估计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什么决策比对一国人口的再生产及其调整更为基本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