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751 44
2010-06-28
昨天我和我爸爸,还有一个大一的同学一起吃饭. 话题中刚好涉及到我那个同学把一个技术卖了赚回来一笔钱.

具体情况如下。 我同学是在读硕士,这个学期他选修了一门太阳能的课程,几个同学一起做了一个研究项目,搞出来了一个太阳能的追踪系统,适用于小型移动的太阳能设备。 是一个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自动计算太阳的位置,之后调整太阳能电板的角度去获取最大的发电量。 他们用了3个月的时间, 把计算模型和相关基础图纸,电路都搞出来了,还有几种可选的计算程序。

之后他们的教授看到了非常喜欢,就帮他们联系一些可能有兴趣的制造企业。往后面就把这个计算程序还有相关设备等等都卖给了一家企业。并且签署了一份合同,购买了那些技术,和日后假如相关技术用在那些产品上,他们可以获得相关产品利润的分成。当时他转卖之后获得的第一笔钱,都已经相当于国外一些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我当时立刻就想到,为什么你不回国内自己搞,或者和国内合作呢,国内应该开的条件比老外企业绝对要好多了。

我问他,你怎么不打算回国内自己搞呢,或者找国内的企业合作,而这么样就转手卖给了一家澳洲的太阳能系统设计的企业。他说了,他本来搞这个太阳能就是选修课,纯粹就是觉得好玩才选一个这样的课程和研究课题,真正的兴趣,专业都不在这些地方。自己搞肯定不现实的。

和国内企业合作也不可能,知识产权,商业环境都那么差,和国内那些企业根本没有办法合作的,合同也得不到保护。日后就算对方原本答应的条件特别好,把合同的签上了,到时候真的要分利润的时候,人家还照样反悔,你自己还血本无归,国内企业绝对不会学欧美企业那样日后按照合同把钱分给你的。

国内产权的保护很差,申请了专利也不过就是废纸一张。他的计算程序本来就不特别复杂,完全就是他灵光一闪想出来的,之后花了些时间把运算方法想出来了,一旦知道了他的概念,很容易就抄袭了。 没有专利保护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做的。

对于这些可能除了技术,创意,理念之外一无所有的创新型人才而言,假如没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商业环境。对于他们的创业,或者发展根本是不可能的,当他们投入了大量心血和成本搞出来一个技术,设计,却很可能被别人很随便的偷了导致血本无归。


另外一个是我爸爸的想法。他是国内一所大学的教授。

他的感叹就是,同样是硕士生。一个国外的大学生和国内的差别就是很大。他教书这么多年,很少就能看到国内的硕士生,本科生可以在学校就搞出一个这样的东西,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还是本身文化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中国留学生跑到国外,几个月时间就能搞出一个这么好的成果。而国内硕士生,很大部分都是3年时间下来,除了发几篇无关痛痒的论文,基本上就是把时间浪费了。而且很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去坚持自己一个目标,很功利的去做事情,结果到头来两头落空。

而我这个朋友,他纯粹就是自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看文献和书,去补相关的知识,和教授交谈去核实他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可行性,之后完善模型和做实验,全部都是用他自己课余剩下的时间搞定的,他当初也根本没有想到这个东西能赚钱,发论文,只是觉得既然选了这门课,内容里面也包括了一个自选内容的研究课题,那他就尝试去做,在选这门课之前,他几乎对于这个领域一片空白,都是一边自学,一边尝试去做。

而我爸爸也感叹,在国内这样的故事完全不可能上演,这样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都没有。却每天都是又大又空的去追求什么国际领先,高新科技,偏偏就没有一个给那些有创意的年轻人尝试一下的机会。

而国内,那些80后的学生,总是想着一步登天,投机心态也特别重。根本不会愿意这样耐下心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除了考试和写论文,根本没有其他动力去逼他们呆在图书馆里面认真的学习。就算有了想法,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执行,之后那些想法就是这样不了了之。

而相反,西方的大学里面,总是有这些学生每天都诞生一个一个新的想法,之后去尝试。硅谷这些地方,每天都有年轻人去创立这些新的公司,去尝试自己的构想。 最后还是那个困扰了中国很久的问题,是人才都跑出去了,还是跑出去的都成了人才。

而关于基础教育, 我爸爸当时无意说了一句,或者也可能是习惯思维. 说了看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对于你帮助还是很多的. 结果我这个朋友说了一句, 中国基础教育除了教会他做试卷,什么都交不会, 简直就是浪费他的时间, 幸好他高中就到了国外, 否则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在那些无聊的习题上面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28 11:52:57
环境啊,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8 11:58:54
麻木了,见怪不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8 12:07:36
是人才都跑出去了,还是跑出去的都成了人才。
这句话很强,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8 12:10:52
坚持吧  我们还有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8 12:14:21
楼主的见闻,鄙人深有同感。目前正在澳洲短期交流学习。来了半年的时间,给我的感觉就是两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还真是差以千里。当然各国有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发展真是不一样。我也在国内一流的大学工作,每年硕士、博士论文无穷,但是转化的寥寥无几,学生写论文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毕业,要个文凭,能立题的时候就想到要形成成果,进行科技转化的学生真是少之又少。导师也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真正为了研究,为了学术的专家学者,也是少之又少。而在澳洲的大学里,一切都是那么严谨,严肃,尤其是学术,教授都是那么严肃认真,教你知识,就是启发你,没有一言堂,没有满堂灌,更多的是互动,启发你主动思考,激励你多多发言,多多提高。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教学。短期的学习受益匪浅,希望回国能带回点微薄之力,改变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