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明先生在以下文字中表达了一种“价值创造”的悖论,它实际上是亚当斯密曾经表达过的价值悖论的体现,因此它并不是新的东西。我们知道,一件受到需要的具有固定用途(固定使用价值)的物品越是稀缺,它的价值就越大,相反,物品越丰富,它就越缺乏价值。
----------------------
在没有垄断发生的情况下(即完全自由市场)单件商品价值的下降并不是因为数量越来越大,而是因为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举一个例子,钻石因为常年生产数量肯定增长了但是价格却并没有下降。所谓悖论是来自于描述本身的缺陷,即表述本身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创造的财富,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由于技术进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劳动,这些财富或商品中所含的劳动越来越少。按照现行商品价值理论,技术越是进步,技术越是替代劳动,所创造的财富,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而我们创造的价值却是越来越少,社会越是进步,创造的价值反而越少,社会越是落后,创造的价值反而越多,那么,我们是应该多创造财富呢?还是应该多创造价值呢?我们是应该多创造价值呢?还是应该少创造价值呢?
------------------------------------------------------------------------------
商品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是价值,社会所产生的总价值与单件商品中蕴含的价值事是没有关系的,这好比我拿一张100元钞票你拿10张拾元钞票谁拿的钱多呢?在社会中假设发展均衡那么每个人能提供的价值期望是不变也是相等的,所以说越进步,单件商品蕴含价值越低,每个人能占有的商品就越丰富,这就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要仔细学,不要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