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换是如何创造价值的
我在《生产力论》中曾提到交换行为也是生产行为,交换活动也是生产活动,也就是说交换也是劳动。那么交换行为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呢?下面我将从人类社会的交换规律入手,逐步来回答这一问题。
1、商品交换活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价值规律
在前面我们曾了解到交换活动的完成意味着交换双方彼此对对方产品的认可,也就意味着两种产品具有了相等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产品的认可就代表着该产品具有了社会价值,而双方相互认可后成交则意味着这两种产品具有了相等的社会价值。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了解到产品的交换是按照产品的社会价值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同时,我们在前面还了解到产品的社会价值量是由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力价值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于是,我们便可以得出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社会价值规律,即:商品的社会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力价值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交换按照商品的社会价值来进行等价交换。
2、交换的原因及价值创造
了解了商品交换的社会价值规律后,我们再来考察一下人类的交换行为。大家都知道,交换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有了剩余产品后才有了交换行为的出现。那么为什么会有交换行为的出现呢?显然是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随之又产生更多的需求,仅靠自有产品已无法有效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而他人的产品可能恰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此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由自己来生产这些需要的产品,但由于自身所拥有的生产技能及生产条件的限制,人们往往会发现自己或者是根本无法生产这些产品,或者是生产出这些产品会耗费掉自己较多的劳动力或者说劳动力价值。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会觉得自己拥有的剩余产品对自己而言仅有较小的价值或者说只可以给自己带来较小的满足,而他人的产品却由于自己没有该产品而可以给自己带来较大的满足或者说对自己具有较大的价值。同样道理,他人也会认为别人的产品比自己的剩余产品有更大价值。这样一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各自的需求,人们便有了交换彼此产品的愿望。于是,交换的动机便由此而生了。
当人们有了交换的动机后便开始了确定交换的比例,为进一步实现交换创造条件。由于人的趋利性,交换双方都会在尽量付出最小代价而获取最大收益的努力下,通过讨价还价来确定彼此产品的交换比例,进而确定彼此产品的社会价值。在交换中取得的收益当然是指可以在对方产品中获得的价值,而付出的代价在形式上好象是自己的产品,其实在实质上付出的却是自己的劳动力或者说自己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在交换比例的确定过程中,由于交换双方各自拥有生产条件的不同,交换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别。但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双方确定的交换比例如何,只要双方能达成共识,就意味着双方产品在此时有着相等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在由甲、乙双方形成的这个小社会中在此比例下的双方产品在此时具有相等的社会价值。因为甲、乙双方彼此对对方产品的评价此时就代表着对该产品的社会评价,如果这个评价也得到了产品所有者本人的认可,那么这个评价就成为了这个小社会中该产品的社会价值。这样一来,人们便又通过讨价还价找到了彼此产品交换的比例。于是,便也就出现了交换行为。当然在此时的交换行为还只是偶然的交换行为,所确定的交换比例也只是交换双方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与生产条件所确定的临时比例,还没有形成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客观的尺度。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21 14:59
"我们所说的等价交换指的是产品在交换时的社会价值相等,而非产品的个人价值也相等。产品的交换是按照产品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在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付出的是产品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显然是相等的,否则交换便无法达成。"
我意思是说,你用社会价值来说明等价交换是多余的。在这里,你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一旦交换,你就宣布它等价。
在这里,产品的交换是按社会价值进行的吗?我们看到的是,社会价值是按照交换确定的。
刘保强 发表于 2009-12-21 16:32为什么多余呢?你认为在交换完成后,在这里面找不到相等的东西吗?无论以何种比例交换,只要是交换,就会在产品之间出现一个等式,里面必然有相等的东西存在。这一点你能否定吗?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21 14:59
"我们所说的等价交换指的是产品在交换时的社会价值相等,而非产品的个人价值也相等。产品的交换是按照产品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在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付出的是产品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显然是相等的,否则交换便无法达成。"
我意思是说,你用社会价值来说明等价交换是多余的。在这里,你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一旦交换,你就宣布它等价。
在这里,产品的交换是按社会价值进行的吗?我们看到的是,社会价值是按照交换确定的。
是按照产品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呀,但社会价值是通过供求双方讨价还价确定的,不是按照交换确定的。请注意:交换和讨价还价不是一回事!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