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是站在欧美老牌做高端品牌企业的角度上看“低成本竞争对手”的,换一个角度看看,这篇文章还挺有趣。
文章大意是说老牌企业往往会低估竞争对手,一句话就是目标用户不同,看不上。而站在另一方的角度,他们会利用自己的低成本优势,用“缓慢的速度和更不易察觉的方式”发展起来,或者通过“某个市场尚未开发的细分市场”去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一开始方式无非是“仿制”,但是在各个小企业进入直接竞争的时候,有些成本不怎么低的企业就沦为“失败者”了,但是正是这些“失败者”,他们往往会尝试使自己的产品差别化和升级换代,来避免和其他成本更低的企业进行竞争,也正是这些“失败者”,他们的升级战略往往会对传统的高端竞争者构成更直接和更可怕的威胁,因为新的挑战者通常会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提供提高了档次的产品或服务。(原文在麦肯锡季刊
http://china.mckinseyquarterly.com/links/39694)
看完了我就在想,在“山寨”文化横行的中国,真正把成本压低到极致的企业,反而更难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