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背景下,中国经济中长期好转态势构成了资本市场的坚实支撑,波动率回落后对海外资本的吸引力将增强。
文丨胡月晓
按照美股市场通行的崩盘标准——一个月内跌幅20%,美股正在经历新一轮崩盘,且未有结束迹象。从根本上说,美股大跌是美股长期牛市趋势终结的结果,疫情作为催化剂加剧了趋势反转时市场下跌的惨烈程度。
美股持续10余年长期牛市的基础有二:始于2003年的“去股权化”趋势、美国引领全球信息产业的优势地位。前一基础在2017年就基本结束,依靠税改法案吸引海外资本回流,勉强延续了2年;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虽然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环节还保有领先优势,但在下游终端消费环节已受到中国华为严重冲击,并在下一代技术5G发展方面,落后于中国(为此美国千方百计弹压中国,对其而言是正确之举)。2019年下半年后,美联储也事实上放弃独立地位,配合ZF扩张货币,这让其市场声誉逐渐受损,也使得该机构在此次救市中成效难见。海外疫情恶化态势仍未受到抑制,起初ZF和民众重视度均不够,事态显露严重性苗头时,ZF应对政策和市场预期存在偏差:政策应对重心是“救市”,民众理解应该是“防疫”。因而即使在西方出台货币降息、大投放政策之后,市场恐慌心态仍未能解除。
美联储由于声望散失,降息几乎无助减缓美股下跌速度。自1982年美联储设立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以来,2010年3月份 2周内2次降息的行为,降息的力度和频度不仅空前,而且预计也将绝后。此轮双降息后市场跌势不变的态势表明,美联储的声望已被严重透支:西方疫情严重性预期提高是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美联储的行为已严重扭转了其一贯来的市场形象和自我宣称的独立性政策目标——维持经济和物价的平稳。美国股灾不会演化为金融危机
海外疫情冲击下海外金融市场动荡,股灾已发生,但料不会演变为全面的金融危机,因为存款类金融机构是主要的信用创造者,基本不持有交易性股权资产,主要持有债券,而债券在此轮波动中受益。相较于海外动荡金融形势,中国“安全岛”态势突出,对海外资金吸引力大增。
与2007年不同的是,2007年金融市场崩溃主要是债权资产下跌,即次级按揭贷款风险暴露导致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暴露,及建立在其上的证券化资产(各类ABS\MBS等衍生产品)信用风险暴露,且存款类金融机构大量持有这类资产。一般而言,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由监管限制和传统经营习惯,很少持有甚至几乎不持有权益类资产,尤其是股票,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自由化风潮后。即具有创造信用功能的银行资产大部分是自己熟悉的信贷资产和高等级的债权资产,而当时由“两房”担保的各类次级按揭的ABS被认为是高安全性的。信用风险暴露后,银行资产质量急剧下降,信用创造能力急剧收缩,美国金融体系的货币乘数由危机前的9.0在不到两年时间内速降到3.0下方——对此局面,除了QE,别无它法。然而,此次欧美股灾虽然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但信用体系(由存款类金融机构组成)基本不受影响,相反,因央行降息反而收益,因此股灾不会演变为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