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四部类模型的通俗表述(上)
(两部类模型说起来还是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对《资本论》第二后半部分有认真的研究,特别对经济学接触比较少的人可能会感觉很难理解。这也是本人在经济学通俗读物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直接将两部类模型抬出来,会吓跑很多人,很多人很难静下心去看认真看一个新东西。
但两部类模型又是不能逃避的,它对说明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有特殊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从两部类模型及其局限出发,而直接用一个四兄弟及四家族模型来说明,下面也把相关的表述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社会化大生产是相互的分工配合,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交织在一起的。
如果你在一家服装厂上班,你可能会用工厂发的工资购买自己工厂生产的服装,但为了满足自己各种形形色色的生活需求,他还需要去用自己的工资去购买其它人生产的家用电器、食品等。而生产家用电器、食品的工人或管理人员也需要用自己的收入去购买其它人的商品。
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复杂的网状,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起点。
因此,我们探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不可能急于求成,而需要从简单的开始。我们下面将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从四兄弟生产面包来窥探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
我们这里的面包生产不是普通的面包,不是和团面打开烤箱就可以完事,而是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大型的面包机、磨制面粉的机器、生产小麦的农具、运输设备如三轮车等,可以满足一个村子人的生活需要。
我们假设面包是由四兄弟共同完成的,每家都经营一家公司,每个企业独立核算,村里人都分别受雇于这个兄弟。
我们也同时假设四兄弟对员工的工资结算、四兄弟之间的买卖都用货币进行支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绝不打白条。
因为是独立核算,四兄弟每家都有一个帐本,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W=C+V+M,W表示销售收入,C表示生产资料成本,而V则表示工人工资,M表示利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街边摆地摊的,大到跨国公司,这个公式都是进行一切财务核算的基础,收入减去各种成本,最后剩余的就是利润。
由于生产面包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现在对四兄弟进行分工,使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和配合,共同完成面包的生产。
老大技术力量雄厚,专门制造老二、老三、老四进行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都可以使用一年以上的时间。
老大生产的产品包括老二生产所需要的农具、磨面粉用的机器,老三需要的运输设备,老四所需要的面包机,当然也包括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机器。
老二的工作除了为老四生产面包所需要的面粉外,还为其它三兄弟提供各种原材料,如开动机器所需要油料等。
老三主要是其它三兄弟提供服务的,包括组织有搬运东西、维修机器等工作。老三生产的特点是没有有形的产品,而是无形的服务。
老四的工作相对简单,从老大那里购买面包机,从老二那里购买面粉,平时机器坏了让老三来帮忙,而不需要为其它兄弟直接提供服务,他的最终任何就是将面包生产出来,满足全村老少的生存与生活的需要。
这样四兄弟之间便形成一个分工严密的分配与协作的体系,而老四是生产的最后环节。
在说完分工之后,我们再来看它们之间的帐目是如何算的,四兄弟各自的帐本都比较简单,而我们这里主要关心的是四兄弟之间的联系,四兄弟之间的资金是如何流动的。
图:四兄弟分工协作示意图
上面的生产模型有四兄弟,由于他们分工不同,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其它兄弟的帐本中所处的位置就不一样。
因此,我们将各兄弟进行生产所耗费的固定成本分成三类:
第一类相当于固定资产,它是要在生产中一年以上才需要更换,它是由老大生产的,我们将它设定为C1。这也意味着老二、老三和老四并不需要每年全部更新他们的机器设备。
如果老四共有四台面包机,每台面包机的使用寿命是四年,则意味着每年正好有一台机器换掉,而老二的农具及磨面粉所需要的机器也会每年更换一部分零件。同理,老三的运输队也会进行部分设备更新。
第二类则是各种在生产中一次性消耗掉的,如老四生产面包所需要的面粉,老大、老三组织生产需要的油料,我们将它设定为C2,它是由老二提供的。
与老大所提供的机器不同,老二提供这些产品是一次就消耗掉了。
第三类是各项服务,由老三提供,我们假定它为C3,和老二提供的各种原料一样,也是一次性计入成本。
在上面这副图中,老大、老二和老三都会相互提供服务,他们的生产成果都会进入别人的生产环节,成为别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而老四则不需要直接为其它三兄弟提供服务。
为了不至于使四兄弟的帐本混淆,我们将老大的各项成本C下标一个α,即C1α、C2α、C3α,老二用β作下标,即C1β、C2β、C3β,老三用γ作为下标,即C1γ、C2γ、C3γ,老四属于最后一个环节,直接用C1、C2、C3表示。
老大自己的机器需要更新,不然老大的生产也不能继续,老大的帐本中多了一个C1α,而老二、老三不存在自己给自己提供服务的情况,所以在这四兄弟的工作示意图中,没有C2β及C3γ。
我们假设四兄弟之间的生产出现浪费和产品的积压,即老大、老二、老三生产的东西最终都全部卖给了其它兄弟,这里有三个等式,即W老大= C1α+C1β+C1γ+C1,W老二= C2α+ +C2γ+C2,W老三= C3α+C3β+ C3。
这里只说到老大、老二、老三三兄弟之间的流通,我们知道,为了消费的生产才是有意义的,老大、老二、老三的产品都销售出去了,这里老四的东西还堆在那里,这时由谁来消费呢,这其实消费者只能是四兄弟家人及所雇用的工人。
从上面的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W老四=V1+M1+V2+M2+V3+M3+V4+M4=∑(V+M),即老四所生产的面包的价格正好等四兄弟所赚取的利润及发给雇用工人的工资,四兄弟用自己的利润及雇用工人用自己的工资把老四生产的面包购买了。
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假设,当我们在年终对今年的生产进行盘点时,会发现四兄弟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被销售掉了,而四兄弟工厂里老旧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又回到年初的水平,一样不多,一样不剩,生产处于一种绝对平衡的状态。
当然这四兄弟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还供养有老人,四兄弟相当于要把自己的利润(M)拿一部分出来,而他们的老人用这些钱去老四那里购买面包,以维持生计。这个时候,整个生产仍会处于平衡状态,所有生产仍然刚刚好,只是四兄弟把自己的购买力转移给了父母。
对于村里被四兄弟雇用的工人而言,他们的收入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及生活的需要,他们还要照顾自己的家人。
四兄弟的模型看似简单,但它却可以表示任何复杂的社会生产,如果他们合作生产提一辆有数万个零部件的小汽车或飞机,仍是适用的。
如果是生产汽车,老大则制造各种生产设备,如机床、炼钢设备、制造汽车的生产线、厂房等;老二的工作包括生产钢铁、铝材、提供电力、油料;老三为其余三兄弟提供各种服务。
老四显然就是一家汽车的组装厂,从老大那里购买生产汽车用的生产线,从老二那里购进各种零部件,如发动机、车身、轮胎、玻璃,小至雨刷等,接受老三提供的各种服务。老四最终要生产出配备齐全、安全有保证的汽车出来。
最后所有的汽车都被四兄弟及他们雇用的工人消费了,如此循环往复。
在现实生活中,四个兄弟开四家工厂是不可能完成一辆汽车所有的生产环节,而整个社会也不至于只生产面包或汽车。
这时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四兄弟不断进行分家,使每个企业的生产尽可能专业化。这样四兄弟模型就要转变成四家族模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