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523 2
2010-07-22
前言:
在世界经济这一社会事物发生重大变革之际,本着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之心,为着国家经济更加强大,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参与讨论。镜子越擦越亮、理越辩越清!



(一)、同志们,目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国的经济存在什么样的情况;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方式(生产方式),才能保持中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这是每一位对中国经济前景存在着思考的有识之士迫切面临的问题。
     


(二)、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找出困扰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捉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事物的本质,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矛盾)的方法。<毛泽东>


(三)、那么,困扰着目前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生产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是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①、生产的根本目的:
    生产:真正的地、根本的目的是用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全体社会成员在物质生产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需求的

-----
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消费群体,生产失去对象、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离开了广大的、普遍的人民群众的消费活动(物质生产资料的消费和物质文化生活资料的消费),生产失去目标和意义。“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马克思>
      这就是生产真正地、真实地、根本地和客观地目的。
     
②、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生产虽然是用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资料需求。然、在整个社会物质基础条件还不能够按需分配满足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需求时,人们包括社会的一切生产行为还是一种谋生手段。资料的需求还须交换方式(利益的交换),才能实现和满足。


、这、生产是用来满足人们需要之本质,而这种需要必须用利益交换才能实现,显而易见,必须包括广大劳动群众在内的一切社会消费能力必须保持与社会生产力、物质基础相一致,才能使他们(劳动群众)在生产、生活消费资料需求(消费)得到真正的满足;才能解决生产的无限增长趋势与广大劳动群众可支付能力日益下降的矛盾。所以,就必须使广大劳动群众除劳动收入(工资)以外,社会的剩余价值分配建立在他们的基础上的生产方式,才能实现资料需求(生产和生活消费资料需求)交换成功和实现,才能谈及生产的发展和根本出路问题,这两个特点、两个方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切社会在物质基础条件还不能按需分配时期,困扰和决定生产发展的根本的问题和主要矛盾。处理和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困扰经济和生产发展的根本的问题和找到经济发展的出路。——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必须用利益交换的方式才能实现各种需求的满足,说现实一点:全体社会成员,广大的、普遍的人民群众随时地经常地必须具备与生产力水平或物质基础条件一致的可支付能力,才能实现生产不断产生出来的产品积压和过剩问题。也就是说,全体社会成员的消费能力(可支付能力)必须与社会生产水平,生产的商品总量保持一致,才能解决产品无限增长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消费可支付能力矛盾,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我们说,最大努力地发展生产,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消费需求。试想一下,如果全体社会成员消费可支付能力不能与生产力发展相一致,或者说:消费能力和水平与生产力、物质基础不匹配:——生产的无限增长之趋势,产品严重过剩和全体社会成员可支付能力相对日益枯竭矛盾。生产还能否再进行下去,生产是否有发展的前途和根本的出路!        



(五)、怎么办呢?:-----及要保持广大人民群众消费能力(社会消费能力)与生产力一致,才能理顺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或者说,要解决好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的无限增长与广大劳动群众可支付能力日益下降矛盾。
     
就必须除劳动收入(工资)以外,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收益分配              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广大的、普遍的人民群众基础上的生产方式,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支付能力与整个生产力水平的生产相一致。凭借这种消费能力,消化掉社会生产出来的一切产品,保持生产与消费正常地发展关系,并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地发展,广大的人民群众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来解决生产发展问题。
——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谈何生产;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可支付能力,谈何生产的发展、何谈生产的前途。世上的人儿!为什么非要无谓地试验生产的原则极限呢?所以说,所谓生产,实质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剩余价值再分配的生产。这就是我们得出的发展生产的基本策略,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方针。


(六)、要求生产剩余价值收益分配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基础上,是不是就是说,全体社会成员,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责任制一样的小生产、小作坊方式,这种方式能否适应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是阻碍还是促进生产的发展呢?
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条件,提供的是一种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生产,那么作为普遍的,也即分散的群体,他们能很好协调其他家庭来进行现代化要求的生产?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从事的生产要求只能是低级、低水平的。无法适应的现代生产力水平要求。
再者,生产力水平越发达,生产分工越精细化形态,如果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在商品生产里,他们作为一个个分散的、弱小的个体,又该如何处理与其他单位、企业的协作和利益结算。生产最大的忌讳和潜在的风险:就是大家各自埋头辛劳地、有‘目的’的生产的美好憧憬,到头来被市场浇了个透;且在这种没有保障的风险基础上,大家只能现金交易的低级、低端的结算生产方式!显然是不适应的,这是在物质基础条件还很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时期的生产方式;


(七)、私有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是否合适呢?
劳动力成为商品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其一,与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原则不符;其二,必然导致生产剩余价值聚集在生产资料所有者手里(越来越集中在一部分人手里),导致生产的剩余价值归生产资料者所有,劳动群众劳动收入(工资)的消费可支付能力与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无限增长,扩大之趋势极不匹配。造成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与广大劳动群众可支付能里日益枯竭的生产和消费矛盾。显然这也不利于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是生产的发展根本出路。


(八)、全部经济成份或者说生产资料全部国家拥有。然后,把社会剩余价值(生产和消费活动中获取的)分配给广大人民群众来协调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这显然是物质极为丰富,全体社会成员按需分配的产物,这样一种生产方式与目前的物质基础条件不相匹配。现实的不够丰富的物质基础条件生产要素需求,生产是以谋利目的,资料需要交换的商品生产和极为丰富的上层建筑措施互相矛盾。
政府的任务就是根据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制定相应策略和生产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物质基础总量来满足全体人民群众需求。
显然这种超出社会物质基础条件的生产方式,也不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也是不适应的。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22 17:56:07
中国经济没出路,四不像!只有等UFO来拯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6 10:19:17
路是慢慢走出来的。期待中国经济有所好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