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一不留神中产会"被底层"? 三群体易成"新底层"
楼主
xxp19821
1671
3
收藏
2010-07-23
近期,国内多家媒体联合进行了一项“谁在沦为新底层”的调查,昔日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因毕业后就业困难而被列为可能成为新底层的首位,新生代农民工、失地农民和被拆迁户则分列第二 、第三位;另外,有超过九成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有扩大趋势,有三成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向上流动“有机会,但机会不多”。
当下我国高房价、就业难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原有底层群体向上流动越来越难 ,调查还称,甚至有不少中产阶层一不留神沦落为新底层。对此,业界一致认为:只有改革当前各种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尊重普通劳动者话语权、发展权,加快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避免更多人“被底层”化。所幸的是,2010年以来,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5年内工资倍增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正在拟定当中……
三个群体易成“新底层”
学界对“底层社会”包括哪些群体尚无定论,一般是指占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较少的群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底层人群,如今还有哪些人群可成为新底层?根据《人民论坛》杂志等联合对12765人所做的调查,列前三位的分别是:25.82%的受访者选择“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如蚁族”,24.95% 选择“新生代农民工”,20.79%选择“失地农民 、被拆迁户”。
调查结果显示,昔日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被列为“可能成为新底层”的首位,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蚁族”现象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来自农村的比例达54.7%,大多是“穷二代”。
“新生代农民工”则被列为新底层的第二位。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和我国“人口红利”的主要组成部分 ,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大局。他们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度超过了农村。
但是,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收入较低、技能偏低、缺乏住房和难以落户等一系列障碍。
而“失地农民 、被拆迁户”之所以被列为新底层,调查中很多人表示是基于以下考虑:失地农民 、被拆迁户在面对利益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甚至利益受损,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大都“为生存发愁”
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生存标准和特征,您心目中的底层公众突出的特征是什么?24.05% 的受访者选择“低收入,居无定所,为温饱、生存发愁”,18.41% 选择“缺乏各项社会保障,难以获得各类组织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公众首先是从经济角度、生存层面考量底层公众的特征,其次才是社会影响力、维护自身权益层面。由此可见,提高底层公众的收入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今年7月1日起,河南、陕西、安徽、海南等省开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均在20%以上,其中海南一类地区工资增幅为31.7%,位列全国之首。2010年以来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一直试图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各个层面上向底层公众倾斜。一方面,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各种补贴的力度,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例如,我国农民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种粮所得极为有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多次上调最低粮食收购价格。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获得巨大成就,但相对于13亿人口来讲,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要解决我国底层公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不小心就“被底层”?
您认为底层公众是否有扩大的趋势?92.8%的受访者认为“有”,6.34%认为“说不清楚”;另外,有33.53%的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向上流动“有机会,但是不多”。
在调查采访中,有很多人表示,过去认为“底层”包括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一部分工人、农民、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等。而如今,很多未就业的大学生、知识青年、城市被拆迁户等等也被人们看做底层中的一员。可见底层公众的规模扩大了。
另外,由于高房价、就业难、收入差距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原有底层群体向上流动越来越难,甚至还有不少中产阶层一不留神沦落为新底层,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底层公众扩大的认识。
就目前情况来看,您觉得底层公众向上流动的机会多吗?65.90%的受访者选择“几乎没有机会”,33.53%选择“ 有机会,但是不多”,0.58%选择“说不清楚”。
而针对造成“底层公众不能向上流动”的原因,25.23%的受访者选择“收入分配不公”,23.22%选择“资源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只有5.3% 选择“个人因素为主,比如不努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等”。
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把底层公众扩大的原因归结为外因。但也有学者指出,不少人对于底层公众的前途悲观,是因为改革开放早期机会太多,许多人能迅速脱颖而出。现在虽然机会少了,但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当前中国没有所谓的贵族,阶层更没有固化,仍有很多机会。
10年来社会底层收入增长相对滞缓———谁阻碍了底层的幸福
有网友曾在某论坛上说:“作为一个城市低收入者,我迫切希望能够涨工资。现在不管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什么都在涨价,偏偏我们的工资就是不涨。而有关部门发布统计结果却说:工资的涨幅超过物价涨幅。谁的工资在涨?我不知道,反正我的没涨。”有专家表示,正是收入分配的失衡与流动机会的减少,导致了社会底层的扩大。不过,这种社会底层扩大的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资源与机会分配不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其中,处于社会底层的主要包括那些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城乡居民 、农民工,以及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而在过去10年中,我国社会底层的规模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
从社会底层三大群体规模变化来看:外出进城农民工由2000年的1亿人左右上升到现在的1.3亿人左右;城乡贫困人口按2009年国家新的标准也不降反升,已超过4000万人;再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规模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由2001年的4.8%,扩大到2006年的5.9%。
专家分析,造成社会底层扩大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近些年来,在各种资源与机会的配置中,社会底层处于劣势甚至出局的地位。其中,最易被观察到的就是收入分配的失衡与流动机会的减少,导致社会底层的扩大。
资源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不仅导致社会底层在扩大,而且由于在资源与机会的配置中,社会底层处于财富、教育、权力等多种资源配置劣势位置的重合,使得社会底层面临着重重困境,其突出表现是:过去的10年是中国教育、医疗、住房成本快速上涨的10年,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原本由政府提供的民生保障,不同程度地推向市场来解决,并且这些公共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路上涨,然而,同期社会底层收入增长却相对滞缓。
已引起政府部门重视
不可否认,如今劳动领域用工不规范,劳动者权利得不到保护,工资低下并拖欠工资,不给工人缴纳社会险等现象并不少见。另外,从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富豪最集中的行业是房地产业。而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底层的扩大中,征地拆迁是个重要的原因。一些房地产商与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相勾结,暴力拆迁,低价拿地,严重侵占被征地者利益,引起民众不满情绪和强烈的不公平感。
不过,2000年以来社会底层扩大的现象也引起政府的关注,并围绕着再就业,保护农民工权益,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贫困人口标准,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提供贷款、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等问题,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也于7月20日发文表示,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就业水平稳定提高,刺激政策继续完善,消费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依赖投资的趋势仍未改变。只有在抑制居民消费意愿、能力的顽疾上实现“破题”,才能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据《人民论坛》杂志等整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rosen123
2010-7-23 18:53:32
什么都在涨价,偏偏我们的工资就是不涨。而有关部门发布统计结果却说:工资的涨幅超过物价涨幅。谁的工资在涨?我不知道,反正我的没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178089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dawn2002313
2010-7-26 13:04:26
这个问题不该我们管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BUCK
2010-7-26 21:25:00
穩定高于一切啊!尤其到了30歲的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关注社会底层的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学术贡献)
[推荐]灰色的震撼---底层辛酸的记忆
中国社会底层人群日趋定型 难实现向“上”流动
解决馋嘴10种吃不胖的食物
"最勇敢山羊"一万英尺悬崖上演激烈角斗
[转帖]财政部一不留神“泄了老底”
一不留神,油价降了四个月
毕业&延期,差距到底有多大?
改版不如改善编辑功能
标题君已撞树而死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制度经济学
经管高考
金融学(理论版)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热门文章
2026“课题申报”抢跑号角的已吹响!国社科 ...
CDA 认证考试大纲 2025 重磅更新:一二级考 ...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量子深潜-计算篇:从比特 ...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2000-2024年)
签个到
中国财经文本语料数据
达富发投资关于晶雪节能行情数据分析及投资 ...
十五五战略规划咨询单位都有哪些?2025 年 ...
推荐文章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高校老师和学生都在偷偷上的智能体课,到底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