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
)
(一)
一九八四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
,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
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
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
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
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
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
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
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
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
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
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
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
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
乱就打内战,“文化大革命”就是内战。为什么“六·
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
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所以
,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
些政策。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
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
、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
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改
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
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
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
次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不变。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的政策变了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
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
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
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
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
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
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
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
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二)
「母 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
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
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
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
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
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
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
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
,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
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
策,也将更加定型化。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
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
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
「母 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就是怕资
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
”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
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
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
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
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
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
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
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
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
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
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
都没有。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
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
,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
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
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
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证券、股
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
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
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
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
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
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
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
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
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
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
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
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
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
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
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
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
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
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
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
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
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
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
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
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开始搞并不踊跃
呀,好多人在看。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
强制好得多。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
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
,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
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
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
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
、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
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
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
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
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
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
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
正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