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文2:
在人类社会未进入社会化商品大生产之前,单个人技术的提高,便提高了个人独立生存的能力。而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单个人借助机器的力量而增强了能力,但却受到了机器条件的限制,个人的独立能力就相应地降低了。人类社会自从实现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加速,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范围逐步扩大。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技术越高级,所需社会合作的部门和人员就越多。这是由于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使商品生产实行专业化的缘故。一个完整的工业产品,需要很多部件,每一种部件都由专业部门生产。这就造成了如下情况:一个部门的生产需要很多部门的合作;一个部门生产的东西可以供给很多部门的需求;一个部门的生产必须以其它很多部门的生产为前提;同样,一个人的劳动是不能独立进行的,他必须以很多别人的劳动为前提,不然,他自己单个人的劳动产品便只能是半成品或无效产品。这种情况,使一个人的生存必须依赖于其它很多人的劳动;同样,一个人的劳动,也可以为很多人提供生存条件。这就导致如下规律:只有全社会的人们,都协同一致地活动,才能维持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这种必须协作的规律,造成了人的生存要求条件的增多,从前对个人来说不是需要的东西,现在却成为必要的了。例如,在人们用畜力拉车的时代,汽油是不需要的,但当汽车成为交通工具以后,汽油就成为必要的了。自从出现了工业经济以后,工业生产的东西越多,人们需要的东西也就越多,反之,人们需要的东西越多,工业生产的也就越多,如此互相促进发展下去,人们需要的东西越多,对人类的约束条件也就越多了。这些条件都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所以需要人们协调一致地活动,互相为对方创造生存条件,否则,大家都不能正常地生存下去。这种社会协作,一方面靠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靠一种强有力的机构来调节。这种机构,只有国家才能与之相当。因此,国家就自然地,担当起这种调节的职责了。工业经济越发展,需要国家来协调的问题就越多,国家职能部门也就越多,国家机构也就越庞大,人民的经济负担也就越重,人们被管制得也越厉害,人们的自由也就越少了,人们越接近成为国家的奴隶了。 工作机器、动力机器、信息机器的出现和发展,逐步把人身的所有的功能都取代了,人借助机器的力量改造自然,让自然适合人类的需要,逐步达到了目的,但却使人类养成了依赖机器才能生存的身体和能力。人类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越来越娇嫩了。机器越发展,人类对机器的负担也越沉重。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大多数都不是用在身体内部而是用在身体外部了,如各种机器、居住设施、交通工具等。它们就像蜗牛的外壳一样,是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累赘。
人的生活的无限需要和占有物质的无限欲望,与物质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人们之间的武力争夺战。这种武力争斗直接损害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武力的问题还必须用武力来解决,于是出现了国家。国家是以合法的名义,统一标准的公开的武力方式,让一部份人来养活另一部份人的。所以,国家的出现就是阶级的出现,就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出现、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导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更替、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也随着更替,国家性质和统治方式也跟着改变:部落酋长国---分封领主国---地主中央集权国---资本家民主国。为了掩盖赤裸裸的剥削事实,酋长是戴着部落公正人的面具出现的,领主阶级的国王和地主阶级的国王是打着“救世主”的旗号出现的,资产阶级的国家领导人是打着代表“全民当家作主”的代表人的旗号出现的。虽然国家的形式在不断改变,但是国家的本质,即“以合法的名义,统一的标准、公开的武力方式,令一部分人来养活另一部份人”的本质没有改变。所以,国家机构就成了人类的第二个“蜗牛外壳”,也是人类的一个沉重的累赘。
人们总想摈弃这第二个外壳。想用全民对社会财产的公有制取代个人私有制,消灭国家。让现代人回到原始部落“公有”制社会状态。但是,这是行不通的。因为,财产全民公有,谁来代表全民这一主体?如果没有这一主体的代表人来行使这一主体的权力,那么财产公有就是无人所有。如果设有主人代表,那么这个代表者只能是国家。因为只有国家的能力才能担当起这种代表人的职责和行使起它的权力。国家当了主体的代表,谁来代表国家?那就是国家官员。国家官员不是脱离现实社会的人,他们是现实社会的人,他们与现实社会的一般人一样,必须生活,需要一切生活用品。在人类生存必须的物质资料,都由身体外部取得,并且必须经过劳动才能创造出来的情况下,财产私有化是必然存在的,是不能消灭也无法消灭的。国家权力的私化,也是无法消除的,只能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谁来限制国家官员?还是国家官员。如果国家官员当职是有期限的、是流动的,国家官员就不可能具有认真的管理责任心,谁上台,谁都要抓紧机会啃一大口国家财产。这样,国有就变为官有,官有必然变成私有。所以,国家权力的私化和国家公共财产的私化,都是必然的。这样,“公共权利”“公共财产”,就必然名存实亡了。
实际上,公与私是相对的,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能存在。在个人私有制的基础上的群体公共利益和财产也必然存在,如共同的安全环境、共同使用的道路、桥梁、土地、房屋、山水等。这种财产,在本群体内部是公的,对别的群体来说又是这一群体的私的了。因此,它不允许本群体以外的人来占用,为了协调本群体内部的使用和禁止外部人的侵占,这个群体就产生了代表这个群体公共利益和权力的代表者。这样,公与私在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区别只是在范围上的不同。因此,私有化不能消灭,人们争夺财产的矛盾就不可能消失,所以,国家也就可不能消灭。
有人认为私有化趋势的存在,是因为社会财富缺少的原因造成的,想从增加社会财富上来解决这一问题,让社会生产力无限地发展,创造出无限的社会财富,人们所需要的东西随便就可以取得,就象在大森林里摘取一片树叶那么方便容易。但谁来进行生产呢?进行生产的人们被甚麽动力推动着去工作的呢?如果人们所需要的一切随手可得,谁还愿意去进行生产劳动呢?除非有一种机器人可以来为人类生产一切东西,或者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东西象草原上的草一样,会自然地生长出来。即使会出现这种情况,人类对物质的需求量与这些物质的供应量之间的平衡,由什么来控制呢?如果没有什么自然的力量来控制,就必然出现不平衡,私有化的现象仍会出现;如果由人类自己来控制,那么国家又必然出现了。
因此,人类要想摈弃这个“蜗牛”外壳,不能从改造身体之外的大自然入手,而必须回过头来从改造自己的身体入手,当然,这回不是天然的进化性的改造,而是主动的自觉的改造了。以往人类的身体变化慢于大自然的变化,受到了大自然的侵害,人类为了抵御这些侵害,便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让自然适合人类的需要。这是在人类刚开始发现科学规律运用科学规律的时期必然出现的状况。当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到能够改造自己身体,使之能够完全适应大自然以后,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侵害了,这个“蜗牛”外壳就可以抛弃了,成为完全自由的人。这可能需要一个很长久的过程。
在科学还没有发展到使人类成为完全的自由人之前,国家是消灭不了的。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财富的丰富,经济运行的社会化、全球化、均衡化和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界各种规律的认识的提高,人们之间的利益协调逐渐由国家强力干涉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国家将由统治方式逐步向管理方式进步。国家之间,国家与人民之间,用武力解决矛盾的方式逐步减少,用和平解决矛盾的方式逐步增多,人类社会的波动将逐步趋向减小。
当前,人类科学技术水平,距抛弃“蜗牛”外壳的目标还相当遥远。人类现在只能利用物质分子运动的规律,运用原子运动的规律刚刚开头,制造分子才起步,制造原子还没开始,制造具有自我循环自我繁殖的生命细胞,还没有开始,仅仅知道了生命基因,离制造基因还很远。所以说,以往的科学进程,仅仅是在现存物质的宏观方面上取得一点了解和利用,对微观方面只是刚开始了探索,而科学的主要奥秘还在微观方面。如果将宇宙比作地球,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进度相当于刚刚爬到一个氢原子的外层表面。从这种程度上说,人类目前只处在童蒙时代,刚刚开始了"火"的使用。人类目前仅仅处在改造自身的准备阶段。当人类的身体改造得完全和大自然同步的时候,也就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人了。
山东临沂 孙振坡
1995年2月6日 初稿
2010.5.2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