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772 1
2010-08-11

<熊出没注意>:海绵
刺猬
和傻瓜(熊秉元)

20100811苹果日报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729103/IssueID/20100811

大学联考已发榜,学校即将在9月中开学。为了迎接新生,学校安排新生训练。课程之一,是以分组的方式,请校内老师和同学们碰面,谈话1小时。我忝为受邀者之一,答应和两组不同科系的新鲜人碰面。可是,虽然已经任教20余年,要对新鲜人耳提面命,却让我颇为迟疑。

这群年轻人的年龄,和我儿子相仿;他去年是新鲜人,我当然可以站在父亲的立场,将心比心的发挥一番。然而,反躬自省,这个角色我并不成功。「沾美西餐厅」的老板陈登寿,经常向他儿子道歉,希望他儿子原谅──因为他没当过爸爸,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陈登寿的雅量,我没有;而且,对我自以为是的诸多意见,儿子的反应经常是两个字:「白痴!」所以,以父之名自矜自是,显然不讨好。那么,换个身分,站在老师的立场,也许还可以略陈固陋。


老学生对师最客气多年来,我教过许多班别,有很多不同背景和层级的学生──包括不少父子、父女、母子、夫妻檔。仔细想想,我发现有一些特别的规律性。首先,学生可以分成三类:大学生、研究生(硕博士)、和在职进修推广教育的「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刚好和年龄成反比:老学生最客气,其次是研究生,最后是大学生。学习的热诚,排序也相同。

其次,无论班别,我一向要求课前预习;而且,针对指定进度的内容,在课前以书面提出问题,作为上课讨论的基础。由问题的文字上,也可以察觉出一种趣味。大学生们,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年轻人,提出问题时最义无反顾、理直气壮。似乎,他们认为教材(有些是我笔下作品)荒诞无稽;似乎,他们睥睨山河,手中挥舞着巨剑大纛,决心斩除无知和谬误。

这两种规律性,本身就值得探究。在职班推广教育的老学生们,对老师客气,一部分原因当然是世故使然,希望维持好的人际关系。另外的原因,是他们离开学校一段时日,有机会重新学习,就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希望尽可能吸取养分。而且,社会上的历练和工作经验,使他们累积了一个丰富的数据库(data bank);一旦能在课堂上学到理论,刚好能和经验联结,并且互相印证。在「老」学生的课堂上,往往看到一双双灼热发亮的眼睛!

相形之下,研究生们已经浸淫知识好些年,稍通学习的步骤和老师的良窳;所以,他们多半循序渐进,表现持平。最特别的,当然是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年轻人。他们的数据库储藏有限,阅历多半平淡平凡;可是,在言辞态度上,不只是初生之犊,几乎是目空一切。他们对现有制度和周遭的一切,似乎有种挑战权威、打倒权威的架式──有点像刺猬一样,而且随时武装上阵!

新鲜人试着当海绵也许,这也正反映着他们阶段性的变化:高中以前,一切循轨道移动,进了大学之后,自由度大增;他们被期望独立自主,可是数据库的条件,却还不足以让他们拿捏得宜;所以,他们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几乎有点生物本能般的,选择的不是欣赏投入,而是批判怀疑、乃至于否定。

因此,对于这些刚踏入校园的年轻朋友,虽然有点夏虫不可以语冰,我还是只能四平八稳、官模官样、窠臼八股般地重复:刚进大学,最好试着当海绵,不要当刺猬。而且,如果不太困难的话,勇于当傻瓜;认定一两个简单明确的目标,傻里傻气地去追求,自得其乐!

我在表格上填的讲题,就是:「海绵、刺猬、和傻瓜!」

作者为台大经济系教授、中国科技大学讲座教授,近着《吃鱼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1 23:02:07
什么时候再回学校当当海绵呢,好怀念学校的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