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智 发表于 2010-8-12 17:49 
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矛盾。在理论上“城”与“非城”竞争是不公平的,“非城”有土地,而“城”没有,在毛泽东时代,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而绝大多数农民是有产的,现在依然。农民工下岗,可以回家种田,生活质量会降低;而城市居民下岗或不得就业,那就不是生活质量降低的问题,而可能是意味着生活没有着落以至到走途无路的境地。这些年来,党和政府以及舆论对农民工已表现的相当关注,这无疑是应该的。但不能忽视“农民工”也有优越于城镇贫民的地方,即他们有退路,而城镇贫民中的下岗职工或长期无法就业的子女,在大量“非城”涌入的情况下,与其竞争工作岗位,有时可能更加苦不堪言。所谓“城市化”是单行线,“非城”可以“赤条条”来城里打工,而“城”要想到农村去发展,是要揣着真金白银去承包土地才可以的。在“就业难”的年代,岗位实际上就是资源,也就是说:“非城”可以无偿占有“城”的资源,而“城”却只能有偿使用“非城”的资源,当然就不公平了。至于“城”和“非城”不是天生的说法也有道理,到底如何才公平,恍然。
相信会有农村人会愿意以他所有交换 大大以及楼主的『城市人』身份!
都说自己是共和国了,还有这麽封建的人身属於地籍的封建制度!
进步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