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491 12
2010-08-20
曾经说过一段话,意思类似于这样的:像谭嗣同那种明明可以逃而不逃的,不过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美学追求和自我陶醉罢了。
利用这样的思路,可以达成某种突破。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如果我们同时理解了天主教和基督教对于繁文缛节的态度,我们就有理由认为,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这是可以商量的。
我认为达到这种突破很重要,但突破了以后却发现生活将变得毫无原则。人会因此变得任性,却总有完美的借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20 18:51:37
没看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9:03:15
中间道路肯定是很多人走,这是很自然的。其实任何一种思想都肯定有其问题,相应地也有其对立者,中间道路希望博采两家之长、弃两家之短值得鼓励。

不过这种采两家之长跟和稀泥是截然不同的,不是说两边都说说好话坏话就完了,得仔细分析两边的困难在什么地方、对方的相应解决方案优势在什么地方、两方有没有结合的可能、结合之后是什么等等问题,最后还得为结合后形成的东西本身进行辩护(因为如前,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没有问题)等等。我认为这就是哲学的价值所在:思想进路的批判性、拓展性展示。

只是上述一套想法在想的时候会很完善,但有些时候未必能很切实地执行下去,你会发现有些时候你会被迫面对或在心理上就倾向于选择非此即彼的“激烈”情况,这时候我只能说:看你自己。我认为一定程度上的唯我论有益身心健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9:20:19
谭嗣同逃或不逃,宗教中繁文缛节的遵守或不遵守,反映的是当事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选择逃、不遵守繁文缛节的人,崇尚自由、自然,这种人犹如闲云野鹤,希望无拘无束的生活;
选择不逃、遵守礼节的人,相信集体的力量,认为凡事当有规律,有秩序,人们不应该去违背它。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怎么选择全凭自心,一般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坏,就像我们不能说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哪个好哪个坏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9:25:29
4# oyjy1986
您说得很有道理,像谭嗣同这事也许是这样:他可能已经知道自己逃和不逃两种进路的优劣都在哪里,但是他还是没逃,那就说明他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能承受逃掉所造成的那些后果。宗教仪轨也是类似:尽管放弃或弱化之会带来很多益处,但在有些人看来那是没必要、不可接受的甚至是糖衣炮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20:05:30
我总觉得宗教和兴趣爱好很像,对信徒来说,去教堂一定是很快乐的事。
和中国人聚一起打麻将本质上没有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