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44 9
2010-09-08
我今天买了一个东西,过了一段时间,比如一年,由于生产这种东西的资源变得稀缺等等,生产这种东西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长了,换句话说价值变大了,但是在这一年中我一直把这个东西封存起来,没有对其施加任何劳动,请问这个价值增值来源何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8 17:15:17
马克思从来没有拿具体的一件物品说事,总体与个体的差别就是在这里,马克思是模糊的,而又是准确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8 17:15:41
价格波动 价值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8 17:18:33
市场供求引起的价格波动!也算你的持有成本吧!时间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8 17:19:41
我买的时候价值比如说为1,闲置一年后价值为2,我就用这个东西换了一个价值为2的其他东西,这样就相当仅仅在流通过程中,或者说仅仅通过贸易就增加了价值,但是马克思说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这一点想不很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8 19:17:08
马克思讲:“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

马克思接着讲:“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最后,马克思总结道:“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xiaxt注:指的是”必要劳动时间“这一”量“的大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为此,我们看到,决定某个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的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劳动力本身耗费,即劳动力在使用中的平均强度和平均熟练程度的各种情况,而且还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条件,即劳动的生产力状况。因为,我们这里所讲的“劳动力”是具体的劳动力,但是这种具体的劳动力已经取得了“社会的平均劳动力性质,起着社会的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了。所以,从这一点看,在生产领域内,生产某一商品所耗费的(具体)劳动力的多少,即生产某一商品所凝结成的(具体)劳动量的多少,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

    问题在于马克思前述提及的六个劳动生产力因素——即:
    第一、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
    第二、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第三、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第四、生产资料的规模
    第五、生产资料的效能,
    第六、自然条件

     当“劳动生产力”(xiaxt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创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上述六大要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也就是说,在这一情况下,即在某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保持不变(即社会效用,即商品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增加劳动强度,或者提高劳动效率,都可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总量,但是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并没有相应增加。换句话说,该商品价值在总量上的增加,是随着该商品使用价值的总量增加而增加的。(注:社会必要需求与社会供给相互一致。)

马克思曾经认为,“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这一“劳动生产力”所包含的六大要素,都是作为商品“价值形成”的外部条件而存在的,即是一种影响“价值形成”的外部因素起着作用,仅仅起着一种影响商品“价值形成”的量(注: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或大、或小的作用,而不能对该商品“价值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即它们并不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内在要素。

我们看到:但是今天,在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指:虚拟经济)的市场条件下,我们看到:这六大要素在商品的“价值形成”中,越来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劳动的决定性作用、引领性作用、创造性作用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无差别的劳动力耗费——在生产某一商品使用价值上,所耗费的平均的劳动强度和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作为一种“常量”函数,从“价值形成”中抽象出来,而将“劳动生产力”包含的六大要素(注:若同时投入就“六维”啦!)分别作为“变量”,投入“价值形成”中予以考察,我们会发现怎样的一些情景呢?

至少,按LZ所认为的那样,一方面自然界的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的资源必须保持其多元性,以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该自然资源将随“社会必要供给”情况的不断恶化,其社会必要需求将随之增长,在暂时没有开发出可替代品的情况下,价值量也将随着增加。这里的“价值增加”还包括着:未来世纪的人们,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今天人们的、现有的、短期的自然资源的“低效率”的使用,一种“提前预支”的补偿。

   你可以轻易地砍伐一颗千年古树,你也可以惬意地射杀一群青藏黄羊,你甚至可以洋洋得意地捕获一条巨鲸;但是未来社会将会为你今天的经济行为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这些牺牲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其自然的市场价值,而是社会的整体价值。

   劳动并非可以创造一切。有些东西,凭着人类的劳动,是无法创造出来的。当我们拥有自然界无私的馈赠时候,我们可以肆意挥霍;一但,我们永远失去这些馈赠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痛惜。

   国家设立了许多一级国家自然保护区。在那里,禁止人们踏入。更谈不上人们在哪里从事生产劳动活动了。

   在比如,即便在生产某一商品使用价值上,所耗费的平均的劳动强度和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不变,科学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开发出市场需要的各种新商品其中包括新品种、新品质、新效用和信功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