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往二三线城市倒流的现象一定不好,或不赞成这种多元的择业观。从这种现象,我们所关心的在于,国家是否能够在制度层面呵护公民梦想,为公民梦想实现创造更多机会和保障。大城市是否愿意向他们更真诚的张开双臂?这更是面对此种现象应该考虑的。希望,在这种选择就业流动中,多点主观的激情与梦想,少点被迫的无奈逃离。否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只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果“逃离”是一种正常流动现象或良性淘汰机制,那么为什么被挤出的总是外地人?如果这些“逃离北上广”者真的是二、三线城市的福音,那么为什么不是源于这些城市的真诚召唤与优厚待遇,而是一种被动的收受?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资源、机会、公共服务完全不能与大城市同日而语的二、三线城市,这些年轻人真的能够逃向幸福与美好吗?恰恰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指出:回到家乡,由于父母无权无势,更是死路一条。在一个故乡早已沦陷的时代,那些逃离了一线城市的人们,又将如何逃离家乡的现实积弊?